[发明专利]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1432.4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尚贵才;卜令春;陈兴昊;郑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2 | 分类号: | B60J1/02;B60J3/04;C03C15/00;C03C17/00;C03C17/245;C03C17/34;C03C17/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所述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玻璃本体上具有用于供光学传感器的信号穿过的信号传输部;所述玻璃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经过激光刻蚀以形成的红外减反结构,在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红外减反结构在所述信号传输部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信号传输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的信号的透过率,满足光学传感器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工作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在车辆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车辆将在未来生活中扮演更多的角色。车辆的智能驾驶和网联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一般在车窗玻璃的车内一侧设置光学传感器以实现车辆的智能驾驶。而在车窗玻璃的车内一侧设置光学传感器会对车窗玻璃的透过率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但目前车窗玻璃对光学信号的透过率较低,不足以满足光学传感器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工作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的穿过车窗玻璃的信号质量,满足光学传感器在车辆的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工作要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所述玻璃本体具有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玻璃本体上具有用于供光学传感器的信号穿过的信号传输部;所述玻璃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经过激光刻蚀形成的红外减反结构,在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红外减反结构在所述信号传输部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信号传输部。
其中,玻璃本体的外表面指的是玻璃本体位于车外侧的表面,玻璃本体的内表面指的是玻璃本体位于车内侧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光学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车内侧,并靠近车窗玻璃设置。在光学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下,光学传感器所发射和/或接收的光学信号均需穿过车窗玻璃进行传输,故而车窗玻璃上至少需要存在部分区域对光学信号具有高透过率,以保证光学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传输质量。
由此,在玻璃本体的外表面设置与信号传输部位置对应的红外减反结构,能够使位于车内侧的光学传感器发射和/或接收光学信号时,光学信号能够穿过玻璃本体和红外减反结构,因红外减反结构的存在,能够大幅度减少车窗玻璃上的信号传输部对光学信号的反射率,从而使信号传输部区别于玻璃本体的其他部分而对信号具有高透过率,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车窗玻璃上的信号传输部的信号传输质量,有利于提高应用车窗玻璃的车辆的智能驾驶发展趋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上设有减反射层,在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减反射层在所述信号传输部上的投影覆盖所述信号传输部。
由此,在玻璃本体的内表面设置与信号传输部位置对应的减反射层,能够使位于车内侧的光学传感器发射和/或接收光学信号时,光学信号能够穿过减反射层、玻璃本体和红外减反结构,因减反射层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大幅度减少车窗玻璃上的信号传输部对光学信号的反射率,从而使信号传输部区别于玻璃本体的其他部分而对信号具有高透过率,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车窗玻璃上的信号传输部的信号传输质量,有利于提高应用车窗玻璃的车辆的智能驾驶发展趋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反射层为在所述玻璃本体的内表面上经过激光刻蚀形成的另一红外减反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反射层为镀膜结构、多孔二氧化硅层、多层聚合物层或蛾眼膜中的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镀膜结构直接沉积在所述内表面上或通过基片粘贴在所述内表面上,所述镀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叠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1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