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8245.0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6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蓝士祺;李俊;雷兴;明泽额尔顿;曹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G02B6/27;G02B6/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71007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化 偏振 抑制 光纤 谐振腔 | ||
1.一种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谐振腔包括基座(30)和集成在基座(30)上的第一输入光通道、第二输入光通道、循环光通道、第一输出光通道、第二输出光通道;
第一输入光通道包括第一发射光纤(1)、第一耦合透镜(5)和第一起偏器(13);第二输入光通道包括第二输入光纤(2)、第八耦合透镜(12)和第一起偏器(13);
循环光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分束镜(15)、第二耦合透镜(6)、第一光纤(19)的第一光纤上端(21)和第一光纤下端(22)、第三耦合透镜(7)、第二分束镜(16)、第四起偏器(26)、第三分束镜(17)、第六耦合透镜(10)、第二光纤(20)的第二光纤下端(23)和第二光纤上端(24)、第七耦合透镜(11)、第四分束镜(18)和第三起偏器(25);
第一输出光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起偏器(14)、第四耦合透镜(8)和第一接收光纤(3);第二输出光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起偏器(14)、第五耦合透镜(9)和第二接收光纤(4);
第一光线b1通过第一输入光通道,经第一分束镜(15)反射入循环光通道,经多次循环后形成第一循环光b10,第一循环光b10经第二分束镜(16)反射入第一输出光通道输出;
第二光线b2通过第二输入光通道,经第四分束镜(18)反射入循环光通道,经多次循环后形成第二循环光b20,第二循环光b20经第三分束镜(17)反射入第二输出光通道输出;
其中,第一起偏器(13)和第三起偏器(25)的起偏方向相同,均为第一偏振方向Z1;第二起偏器14和第四起偏器26的起偏方向相同,均为第二偏振方向Z2;第一偏振方向Z1与第二偏振方向Z2两者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第一光纤(19)和第二光纤(20)均包括第一偏振轴P1和第二偏振轴P2;
第一光纤上端(21)的第一偏振轴P1与第一偏振方向Z1相同,第一光纤下端(22)的第一偏振轴P1与第二偏振方向Z2相同;
第二光纤上端(24)的第二偏振轴P2与第一偏振方向Z1相同,第二光纤下端(23)的第二偏振轴P2与第二偏振方向Z2相同;
第一光纤上端(21)的第一偏振轴P1对准第二光纤上端(24)的第二偏振轴P2;
第一光纤下端(22)的第一偏振轴P1对准第二光纤下端(23)的第二偏振轴P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第一起偏器(13)选用偏振片,第三起偏器(25)选用偏振片或偏振分光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偏器(13)、第二起偏器(14)、第三起偏器(25)、第四起偏器(26)均与光路呈8°倾斜放置,以降低背向散射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第一光纤(19)和第二光纤(20)的两者的长度差小于第一光纤(19)或第二光纤(20)长度的千分之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第一光纤(19)和第二光纤(2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缠绕多圈成为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束镜(15)和第二分束镜(16)相对于第一光线b1倾斜45°斜放;所述第四分束镜(18)和第三分束镜(17)相对于第二光线b2倾斜45°斜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化偏振抑制光纤谐振腔,其特征在于,基座(30)选用硅基半导体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82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