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2729.6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6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平;郝叶军;王璐;蒋志龙;纪亚强;吴浩然;席宇轩;程一峰;顾仁勇;吴文辉;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G01F1/68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流量 测量 装置 | ||
1.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1),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壳体(1-1)和主线路板(1-2),所述壳体(1-1)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主线路板(1-2)安装在空腔内,所述主线路板(1-2)包括控制模块、差压检测模块和热式检测模块,所述差压检测模块和热式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流量检测组件(2),所述流量检测组件(2)包括差压流量检测器(2-1)和热式流量检测器(2-2),所述差压检测模块和差压流量检测器(2-1)电连接,所述热式检测模块和热式流量检测器(2-2)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安装有显示器(1-3),所述差压检测模块和热式检测模块均与显示器(1-3)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还包括盖体(1-4),所述盖体(1-4)安装在壳体(1-1)上对壳体(1-1)进行盖合,所述盖体(1-4)上设置有显示窗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的一端与控制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3)的另一端与流量检测组件(2)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包括导管座盖(3-1),所述壳体(1-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柱体(1-11),所述导管座盖(3-1)上端设置有插接槽(3-11),所述柱体(1-11)插接进导管座盖(3-1)内,所述柱体(1-11)的下端设置有台阶面(1-111),所述台阶面(1-111)与插接槽(3-11)的底面相抵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11)上设置有轴用挡圈(1-12),所述柱体(1-11)的圆周面上开设环形槽,所述轴用挡圈(1-12)安装在环形槽内,所述柱体(1-11)上套装有限位板(1-13),所述限位板(1-13)位于轴用挡圈(1-12)的上方,所述限位板(1-13)与轴用挡圈(1-12)相抵,所述轴用挡圈(1-12)和限位板(1-13)和柱体(1-11)一同插接进导管座盖(3-1)内,所述限位板(1-13)的上方设置有压装板(3-2),所述压装板(3-2)与限位板(1-13)相抵,所述压装板(3-2)与导管座盖(3-1)可拆卸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还包括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的上端与导管座盖(3-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3-3)内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3-31)和第二气体通道(3-32),所述连接管(3-3)的上端面上连接有第一通气接头(3-33)和第二通气接头(3-34),所述第一通气接头(3-33)与第一气体通道(3-31)相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3-32)与第二通气接头(3-34)相连通,所述连接管(3-3)内设置有差压传感器,所述第一通气接头(3-33)和第二通气接头(3-34)与均与差压传感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压流量检测器(2-1)包括差压检测管(2-11),所述差压检测管(2-11)与连接管(3-3)固定连接,所述差压检测管(2-11)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气体通道(2-111)和低压气体通道(2-112),所述差压检测管(2-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气口(2-113)和多个第二进口(2-114),所述第一进气口(2-113)均与高压气体通道(2-1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低压气体通道(2-112)相连通,所述高压气体通道(2-111)的上方与第一气体通道(3-31)相连通,所述低压气体通道(2-112)与第二气体通道(3-32)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7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酸锂包覆的掺杂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工用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