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2269.7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董雄文;申喜元;彭天剑;刘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45/02 | 分类号: | C01G45/02;H01M6/06;H01M4/48 |
| 代理公司: | 湖南科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53 | 代理人: | 何方 |
| 地址: | 554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电池 活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天然二氧化锰进行破碎处理;(2)向步骤(1)所得矿粉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预定温度进行搅拌;(3)对酸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多次漂洗、抽滤;(4)对漂洗后的混合物进行中和处理,直至混合物的pH值达到6~7;(5)对中和后的混合物进行多次漂洗、抽滤,再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活性二氧化锰;(6)将活性二氧化锰、电解二氧化锰按设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得到所述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本发明通过浓硫酸处理来改变天然二氧化锰的晶型,制备得到比表面积大、放电活性高的活性二氧化锰,将活性二氧化锰、电解二氧化锰混合均匀,作为锌锰电池工业潜在的理想放电原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遍使用的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离不开电池,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即为不可再充电的电池,二次电池为可充电电池。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中的一种,现在依然有着广泛用途。
锌锰干电池产品中所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锰。目前用于电池工业的二氧化锰主要包含天然二氧化锰(NMD)和电解二氧化锰(EMD)两种。天然二氧化锰具有价格低廉的优点,但是其放电性能很差,只能勉强应用于普通电池,不能满足高品质锌锰干电池的性能要求;而电解二氧化锰虽然具有很好的放电性能,但价格昂贵,为天然二氧化锰的5~7倍,致使产品成本高昂。
锌锰干电池行业是一个薄利行业,它不仅要满足用户提出的日益苛刻的性能要求,而且要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因此,保证电池产品的质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干电池生产的重中之重。
虽然全球锰矿资源较为丰富,在氧化型锰矿资源中,只有极小部份为放电锰,且资源基本处于枯竭状态;大部份为活性差、不宜放电使用的化工锰,可用于制备电解锰的原料。由于多年来锰矿不断开采,放电锰的品位和性能大幅度下降,为了保证电池产品的质量,电池生产厂只有不断提高电解锰的用量,大幅增加原材料成本。为了保证电池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为全球高品质干电池产品提供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锰矿资源,亟需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
专利ZL01107583.X公开了一种干电池用天然二氧化锰活化方法,将二氧化锰(含量为45-70%)粉碎至180-250目的矿粉,以固液比1:2-3Kg/L的比例,加入工业级盐酸,在60-80℃温度及PVC衬里带搅拌桨的反应器中,溶出二氧化锰中的杂质,将溶出杂质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出沉积物加入到15-18%的硫酸溶液中,加入原矿的百分比为8-16%硫酸锰,在90-100℃温度下,搅拌反应3-5小时,再加入原矿的百分比为4-8%氯酸钠,继续搅拌反应3-5小时,溶出三价锰与无电化学活性的四价锰,转化为活性二氧化锰,将反应物过滤、洗涤,再用碳酸氢钠中和至其pH为6-8,最后过滤、烘干,得到含量为65-85%的二氧化锰产品。但是其制备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需要加入多种化学试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制备的活性二氧化锰放电性能无法满足高品质锌锰干电池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低成本、高性能的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锰干电池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天然二氧化锰进行破碎处理,得到预定细度的矿粉;
(2)向步骤(1)所得矿粉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预定温度进行搅拌,得到酸处理后的混合物;
(3)对步骤(2)所得酸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多次漂洗、抽滤,得到漂洗后的混合物;
(4)对步骤(3)所得漂洗后的混合物进行中和处理,直至混合物的pH值达到6~7,得到中和后的混合物;
(5)对步骤(4)所得中和后的混合物进行多次漂洗、抽滤,再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活性二氧化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暂堵剂辅助二氧化碳吞吐采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角度调节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