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2165.6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8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31/00;A01G24/15;A01G24/28;A01G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褪黑素 提高 万寿菊 抗旱 能力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草本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选择万寿菊种子,待播种后有7‑8片真叶时选取长势一致的生长苗移栽到营养钵中,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试验选在万寿菊的生长期进行;将移栽后的万寿菊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0株生长苗;分组完成后,褪黑素的处理采用叶片喷施法,喷至叶片正背两面均有水滴落下为准;在移栽一周以后开始进行干旱胁迫,胁迫处理周期共四周期20天,每周内的前三天每天早晚喷施一次褪黑素,隔一天后开始取样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每个处理设三次重复。本发明中褪黑素对万寿菊的干旱胁迫具有缓解作用,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调节渗透物质积累,增强其抗旱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草本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万寿菊为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干旱缺水地区很少有观赏价值效果高的花海景观,干旱或缺水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生产及各种生理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花海花卉抗旱性能变得十分重要。万寿菊的花色艳丽,易栽培管理,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作为胁迫研究材料。近年来,植物干旱胁迫逐渐进入更多学者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当土壤的干旱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植物的生理机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植物会经过土壤感知干旱而引起生理的变化。干旱会打破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平衡,使细胞失水萎蔫,膜透性增大,呼吸紊乱,导致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减弱。目前,有关万寿菊的研究大多在色素提取,栽培技术,产业发展,抑菌作用方面,对其干旱胁迫方面研究较少,尚无褪黑素在干旱胁迫方面的研究。
褪黑素是一种能使皮肤色素颜色变浅的激素物质,这种激素是在松果腺中以色氨酸为基质而合成的,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存在于植物细胞线粒体中,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应对胁迫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褪黑素也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是维生素E活性的两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亲脂性抗氧化剂。李爱等通过PEG-6000模拟胁迫环境处理紫苏幼苗,发现水分胁迫显著抑制紫苏幼苗的生长,外源褪黑素可以增加胁迫下叶片长宽比。张娜发现水分胁迫会使叶绿素降解,使用褪黑素处理可以维持叶绿体的完整和缓解叶绿素含量。李琳琳等通过叶片喷施褪黑素表明,干旱胁迫会引起氧化胁迫和细胞膜的伤害,使活性氧(ROS)含量升高,褪黑素可以提高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而得到有效缓解。吴燕等研究滁菊时发现外源褪黑素可以促进滁菊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有关万寿菊的研究大多在色素提取,栽培技术,产业发展,抑菌作用方面,对其干旱胁迫方面研究较少,尚无褪黑素在干旱胁迫方面的研究。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发明通过在万寿菊叶片喷施褪黑素的方法来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下万寿菊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对万寿菊抗旱性能的提高和褪黑素在菊科植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所述利用褪黑素提高万寿菊抗旱能力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择万寿菊种子,待播种后有7-8片真叶时选取长势一致的生长苗移栽到营养钵中,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试验选在万寿菊的生长期进行;
步骤二,将移栽后的万寿菊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0株生长苗;
步骤三,分组完成后,褪黑素的处理采用叶片喷施法,喷至叶片正背两面均有水滴落下为准;
步骤四,在移栽一周以后开始进行干旱胁迫,胁迫开始时间为4月1日,干旱胁迫程度选择在30%-40%,胁迫处理周期共四周期20天,每周内的前三天每天早晚喷施一次褪黑素,隔一天后开始取样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每个处理设三次重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2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