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轮壳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10755.5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9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盛建春;单卫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卡斯特铝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吕波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轮 加工 柔性 自动化 生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飞轮壳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运动支撑架、升将运动组件、装夹控制组件和定制装夹头,运动支撑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柔性运动导轨,柔性运动导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电机,柔性运动导轨的顶面滑动安装有丝杆电机,升将运动组件滑动安装于丝杆电机的顶面,装夹控制组件固定于升将运动组件的输出端。本发明中,通过采用运动式滑轨与装夹结构组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分别利用运动支撑架、升将运动组件和装夹控制组件实现待加工毛坯件的自动化搬运,从上一加工程序中转移至下一加工工序中,无需人工搬运与装夹定位,减少人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飞轮壳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发动机顶盖和飞轮壳是汽车车身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车身制造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工艺上的特殊性而被各大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重视。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车型更新换代加速,各大汽车制造厂家为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广泛采用柔性化生产技术。飞轮壳是柴油机零部件之一,柴油机飞轮壳安装于柴油机飞轮的外部,用于罩盖飞轮,起安全防护作用。传统的柴油机飞轮壳包括飞轮壳本体,飞轮壳本体上设置有飞轮室和机体连接面,通过机体连接面与柴油机机体连接,通过飞轮室罩盖飞轮,飞轮壳加工时,需将毛坯件精确固定。
目前,机器人滚边压合柔性技术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开发和生产的首选技术,如飞轮壳加工生产线。但是现有的飞轮壳加工生产线存在布局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并且在四面体转台定位喷镀时存在位置偏差,影响喷镀机器人的喷镀质量,需要人工进行飞轮壳毛坯件的搬运与装夹,并校对定位。因此,如何对飞轮壳加工生产线进行合理的布局,减少人工配合,提高四面体转台进行的定位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飞轮壳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装置,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装夹定位存在位置偏差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飞轮壳加工柔性自动化生产装置,包括:运动支撑架、升降运动组件、装夹控制组件和定制装夹头,所述运动支撑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柔性运动导轨,所述柔性运动导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丝杆电机,所述柔性运动导轨的顶面滑动安装有运动台,所述升降运动组件滑动安装于丝杆电机的顶面,所述装夹控制组件固定于升降运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装夹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定制装夹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装夹控制组件包括压合控制板、固定架、下压控制组件和压缩气囊,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升降运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合控制板的底面固定于固定架的表面,所述下压控制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并呈对称布置于固定架的两侧,所述压缩气囊固定安装于压合控制板的内部,所述压合控制板的底端设有与定制装夹头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定制装夹头包括连接管头和装夹气囊,所述连接管头的底端与装夹气囊的端部密封接通,所述连接管头的一侧设有压力计,所述装夹气囊为软胶材质构件。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丝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位于柔性运动导轨内侧,所述丝杆与柔性运动导轨呈平行布置,所述运动台的底面设有螺纹套,螺纹套套接于所述丝杆表面,利用柔性运动导轨和丝杆电机实现运动台与装夹控制组件、定制装夹头的平行移动,进行工件的自动化柔性输送。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运动组件包括液压驱动杆和运动导板,所述运动导板呈垂直安装于运动台的顶面,所述液压驱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导台,所述升降导台滑动安装于运动导板表面,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所述升降导台的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升降运动组件实现装夹控制组件和定制装夹头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自动化工作将定制装夹头伸入工件内侧并在膨胀后提起工件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卡斯特铝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卡斯特铝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