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9732.2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罗三根;杨牧南;钟淑伟;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B61B13/08;E01B2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永磁 悬浮 轨道稳定性 提升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及方法。本申请通过将轨道设置在C形轨道钢梁底部,利用C形轨道钢梁外侧垂直设置的轨道耳壁安装侧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利用C形轨道钢梁顶部水平设置的顶梁安装纵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分别通过侧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和纵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固定侧向限位磁组和纵向限位磁组,同时提供对车载磁体组的侧向限位和垂直限位。本申请可通过调节侧向限位磁组和纵向限位磁组位置,来调节限位斥力大小,实现精准限位,保证车辆即行驶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悬浮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永磁磁悬浮交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它基于稀土永磁材料“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利用永磁力、电磁力或超导磁力克服车辆重力的作用,使车辆和轨道相互间达到无机械接触式的平衡状态,并利用直线电机驱动控制列车的加减速。目前在磁悬浮轨道交通领域主要有电磁悬浮、超导抗磁悬浮和永磁悬浮,其中以永磁悬浮的连续性、安全性、低维护成本、节能高效等优点为最佳之选,且符合中国的国情,具备资源优势。
现有永磁悬浮轨道技术缺点在于:列车行进过程中,由于上下客以及车厢内客人移动等因素导致车载轨道受力不稳定,车厢受力摇晃会影响乘坐舒适性。此外,现有永磁悬浮轨道列车在空载时轨道间距增大,容易造成磁路岔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现有技术在车辆上方安装感应板,其与车体间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气隙,气隙变化过大会显著影响列车牵引动力。然而,现有车辆在垂直方向上并没有设置阻尼提供限位,因此,列车行进过程中垂向上的波动会造成感应板位置的气隙改变,影响车辆行进。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精简、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且能够保障磁悬浮相关设备运行稳定性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及方法,本申请针对目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垂直方向上没有阻尼限制,无法保持车辆上方安装感应板与车体间气隙的稳定性,以及永磁悬浮轨道之间斥力不均衡产生不确定的横向移动,从而引发轨道侧倾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升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在不影响悬浮效率的情况下限制侧倾力保障气隙距离,提升永磁悬浮轨道的稳定性。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其包括:车厢悬梁,其包括水平设置的磁体安装横梁以及垂直连接磁体安装横梁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顶端连接磁体安装横梁的中部,所述连接支架的底端连接车厢;C形轨道钢梁,其包括水平设置于底部的磁体安装底座、垂直连接磁体安装底座外侧的轨道耳壁以及水平连接于轨道耳壁顶端的顶梁,所述磁体安装底座、轨道耳壁以及顶梁环绕设置于磁体安装横梁的外周,其中,磁体安装底座设置在磁体安装横梁与车厢之间,轨道耳壁设置于所述磁体安装横梁外侧,顶梁设置于磁体安装横梁上方;车载磁体组,其水平安装于磁体安装横梁的底面,以连接支架为中心对称排列;永磁轨道磁体组,其水平安装于磁体安装底座的顶面,正对所述车载磁体组并以连接支架为中心对称排列;侧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其水平安装在轨道耳壁上,所述侧向限位磁体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磁体安装夹,所述磁体安装夹的夹持高度接近于车载磁体组的安装高度;侧向限位磁组,其通过侧向限位磁体安装架的磁体安装夹固定设置在车载磁体组的外侧,与车载磁体组设置于同一水平平面内;纵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其垂直安装在顶梁上,所述纵向限位磁体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磁组安装夹,所述磁组安装夹的夹持高度接近于磁体安装横梁的顶部位于磁体安装横梁的上方;纵向限位磁组,其通过纵向限位磁体安装架底部的磁组安装夹固定设置在车载磁体组的顶部上方,与车载磁体组磁极相对;侧向限位磁组、纵向限位磁组、车载磁体组、永磁轨道磁体组四者之间均无直接接触。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稀土永磁悬浮轨道稳定性提升系统,其中,所述车载磁体组与永磁轨道磁体组为磁性互斥的海尔贝克阵列,以保持C形轨道钢梁悬浮于C形轨道钢梁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