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95748.2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4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超;刘超;李申;简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5;G06F16/21;G06F16/28;G06Q10/04;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张露薇;赵晓凤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折返 能力 提升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列车折返业务,建立业务模型;基于业务模型,采用维度建模构建数据总线矩阵,构建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进行抽取‑转换‑加载开发,获取到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分析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得到影响列车折返的因子;对因子进行挖掘,确定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基于列车折返业务,构建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进行抽取‑转换‑加载开发得到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进而基于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得到影响列车折返的因子,对因子进行挖掘,确定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案,实现对城轨运营能力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城轨建设、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以及在国家提出智慧交通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保证运营安全,提升运营效率,精益企业管理,提高乘客体验的发展目标,是摆在运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而列车折返能力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提高列车折返能力对于城轨的高效运营、提升乘客体验有着极大的意义。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运行日志数据、各种信号机数据、设备数据等,从数据结构上来看又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杂而且乱,梳理起来非常繁琐、复杂。如果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则,会因为数据结构上的不同,使得不同结构的数据之间无法进行准确的关联,影响分析挖掘的准确性,使得最终列车的折返能力由于分析挖掘的不准确而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列车的折返能力,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列车折返业务,建立业务模型;
基于所述业务模型,采用维度建模构建数据总线矩阵,构建物理模型;
根据所述物理模型,进行抽取-转换-加载开发,获取到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
分析所述最终的列车折返数据,得到影响列车折返的因子;
对所述因子进行挖掘,确定列车折返能力提升方案。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业务模型,采用维度建模构建数据总线矩阵,包括:
根据列车折返业务的优先级,选择业务模型;
针对选择的业务模型,声明事实表的粒度;
基于选择的业务模型和粒度,确定维度及事实;
根据每个数据域下选择的业务模型、维度及事实构建数据总线矩阵。
可选地,所述物理模型,包括:贴源数据层、维度层、数据标准层、统一数仓层、标签数据层和应用层;
所述贴源数据层,用于存储原始数据;
所述维度层,用于存储维度;
所述数据标准层,用于存储所述贴源数据层数据处理后的数据;
所述统一数仓层,用于存储最终数据;
所述标签数据层,用于存储最终数据的标签;
所述应用层,用于提供应用服务。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物理模型,进行抽取-转换-加载开发,包括:
抽取初始列车折返数据,将所述取初始列车折返数据存入所述贴源数据层中;
对所述取初始列车折返数据转换,将转换结果存入数据标准层;
加载维度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5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