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生成机制的交通车意图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95564.6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宋东鉴;朱冰;吴杭哲;韩嘉懿;刘彦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B60W40/10;B60W30/12;B60W30/18;B60W60/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梁紫钺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驾驶 行为 生成 机制 交通车 意图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生成机制的交通车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利用智能汽车本身搭载的传感器采集交通车实时运动学信息,包括自车周围交通车的纵侧向位置信息、纵侧向速度信息、纵侧向加速度信息以及所在车道信息;采集的交通车实时运动学信息分为被识别车辆PV的实时运动学信息和PV周围相关交通车SVs的实时运动学信息,并分别暂存在存储器中以供算法的后续使用;
(二)车辆运动轨迹预测接收存储器输出的PV历史运动学信息和SVs的历史运动学信息,所述的车辆运动轨迹预测包括PV驾驶行为预期运动轨迹预测和SVs运动轨迹预测;PV驾驶行为预期运动轨迹预测基于PV历史运动学信息输出PV在预测时间窗内的运动轨迹预测值,SVs运动轨迹预测基于SVs历史运动学信息输出SVs在预测时间窗内的运动轨迹预测值;
(三)基于PV和SVs在预测时间窗内的运动轨迹以及PV的历史运动学信息进行数据机理并行的PV意图识别,所述数据机理并行的PV意图识别中包含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PV驾驶员意图预测、基于时空耦合态势认知的PV换道可行性分析、基于历史运动学信息的PV车辆行为识别以及时序耦合;
所述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PV驾驶员意图预测和基于时空耦合态势认知的PV换道可行性分析接收PV和SVs在预测时间窗内的运动轨迹预测值,分别输出PV驾驶员各意图预测概率和PV的换道可行性因子;所述基于历史运动学信息的PV车辆行为识别以PV历史运动学信息为输入,输出此时对PV已经发生的驾驶行为的识别概率;所述时序耦合结合PV驾驶员各意图预测概率、PV换道可行性因子以及PV车辆各驾驶行为识别概率,输出对于PV意图的最终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生成机制的交通车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所述PV驾驶行为预期运动轨迹预测以PV历史运动学信息为输入,分析PV驾驶员选择执行某种驾驶行为前对该驾驶行为预期轨迹的预判;针对PV执行车道保持与PV执行换道行为2种情况分别进行预期轨迹预测:
(1)若PV执行车道保持行为,所述PV驾驶行为预期运动轨迹预测首先根据传感器信息判定PV当前车道是否存在前车FV:
①若当前车道无前车FV,则PV驾驶员对于PV车道保持行为的预期运动轨迹直接用恒加速度模型描述,即PV驾驶人维持当前时刻t0的加速度a(t0)不变,求得PV在预测时窗F内任意时刻t的速度v(t)以及纵向位置x(t):
②若当前车道存在前车FV,则PV将跟驰FV行驶,对于预测时间窗F内的任意时刻t,所述PV驾驶行为预期运动轨迹预测将PV跟驰FV过程中的加速度a(t)计算为:
其中,Δv(t)和d(t)分别为PV与FV之间的相对速度和车距,ddesire(v(t),Δv(t))为期望跟车距离;期望速度最小安全车距dsafe、期望跟车时距t0、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减速度需要根据搭载的车辆具体参数进行标定;
(2)若PV执行换道行为,采用5次多项式描述PV驾驶员对PV预期换道轨迹的预测:以PV当前位置为原点,以PV行驶方向为X轴正方向,Y轴与X 轴垂直,进而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分别以4次多项式和5次多项式描述车辆的纵、侧向换道轨迹:
对x(t)和y(t)分别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PV换道的状态函数为:
设系数矩阵A=[a4,a3,a2,a1,a0],B=[b5,b4,b3,b2,b1,b0],换道起始时刻t0的边界条件为换道终止时刻te的边界条件为则通过求解以下线性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矩阵A和B:
其中,K为时间系数矩阵,初始时刻边界条件可由PV当前时刻的运动状态直接获得,对于终止时刻的边界条件,假定:
换道轨迹的终点应当取在目标车道中心线上,因此侧向坐标ye即为目标车道中心线的侧向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955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