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8277.2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夏琨;姜皓;张景福;罗勇;谢智恩;王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龙铁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9/62 |
代理公司: | 广东奥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42 | 代理人: | 田树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座和轨道,所述减振座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轨道固定在轨枕上,还包括: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连接箱、推送组件、滑动件、转动组件、固定件、减振件和卡紧件;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推送件。本发明中的轨道交通减振装置,当列车行驶在轨道上时,列车车轮对轨道接触,从而产生对轨道的振动以及压力,轨道的振动和压力一部分会传递到轨道的轨腰上,通过减振机构可以实现对轨腰受到的振动以及压力进行抵消,进而实现对轨道的减振和支撑,提高装置的减振效果,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轨道交通的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在逐步增加,同时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和行车密度的增加,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愈加严重。其中列车运行中,轨道振动引起的噪声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在列车经过时,车轮和钢轨的相互作用下,轨道和车轮同时产生振动,向外辐射噪声,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对于轨道的减振采用的是在轨道的非工作表面直接敷设阻尼材料或者粘接约束阻尼板,实现对轨道进行减振处理,进而对轨道振动带来的噪声进行控制;但这类材料对轨道的减振效果有限,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损坏;且车轮与轨道接触产生的振动以及列车对于轨道的压力会传递给轨道的轨腰上,因轨道的“工”字设置,轨腰受到的振动和压力会直接导致轨道出现损坏等现象,降低了轨道的使用寿命。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减振装置,包括减振座和轨道,所述减振座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轨道固定在轨枕上,还包括:
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连接箱、推送组件、滑动件、转动组件、固定件、减振件和卡紧件,所述连接箱的一端与轨枕固定相连;
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推送件,所述连接座活动安装在连接箱上,所述推送件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和滑动件的一端活动相连;
所述滑动件滑动安装在滑座内,所述滑座固定在安装腔内,且所述滑座与连接箱的另一端活动相连,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与转动组件的一端相连,所述转动组件活动安装在减振座上,所述转动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件相连,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有减振件,所述减振件与卡紧件固定相连;
轨道带动轨枕移动,轨枕带动连接箱以及连接座移动,连接座通过推送件带动滑动件在滑座内滑动,滑动件带动转动组件在减振座上转动,转动组件带动固定件向轨道方向移动,固定件带动减振件移动,减振件通过带动卡紧件对轨道的轨腰进行卡紧的方式实现了对轨道的减振和支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振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安装腔贯通相连,且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转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转动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动件活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件和滑动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件和固定件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座通过缓振组件与连接箱活动相连,所述缓振组件包括伸缩件和缓振件,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座和连接箱固定相连,所述缓振件套装在伸缩件上,且所述缓振件的两端也分别与滑座和连接箱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龙铁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龙铁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8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