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2688.0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言智;曹扣森;张璞;韩宇;吴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13/10 | 分类号: | C07D413/1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唑草酮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以3‑(3‑氯‑2‑甲基‑(6‑甲磺酰基)苯基)‑4,5‑二氢异恶唑和5‑羟基‑1‑甲基吡唑或其盐酸盐为原料,在Pd催化剂、配体、CO以及碱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得到苯唑草酮。该方法通过高效催化的插羰体系,实现了使用氯代底物一锅法制备苯唑草酮,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工艺简单易行、三废处理方便、产品收率和纯度高等优点,适于苯唑草酮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唑草酮(Topramezon)是巴斯夫开发的第一个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它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可混性强以及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该药作为所有玉米田除草剂中安全性最高的品种,已成为该领域市场的宠儿。
苯唑草酮最初于美国和加拿大申请登记,2006年加拿大首次登记用作玉米田苗后除草,同年由Amvac Chemical公司开发并投放市场,商品名为Impact。2007年该药在阿根廷、墨西哥被批准登记投入市场并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而后Amvac Chemical公司获得了该产品在北美市场的开发、登记和商品化的专用权。该产品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品名为苞卫,定义为一种作用于各种类型玉米田的除草剂。
目前国内外主要报道了两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分别是羧酸酯化重排法和插羰法:
日本曹达公司的专利US6147031A1公开了先酯化再重排制备苯唑草酮的方法。在该路线中,原料3-(4,5-二氢异恶唑-3-基)-2-甲基-4-(甲基磺酰基)苯甲酸先在氯化亚砜的条件下生成相应的酰氯,然后与羟基吡唑在碱性的条件下生成相应的酯,最后在高温下重排生成目标化合物。
该方法以羧酸衍生物为原料,需经过酰氯化、酯化和重排三步反应,工艺复杂;原料中的羧酸基团一般来源于氰基水解或醛基氧化,制备难度大;且使用的二氯亚砜气味较大,三废处理困难,不适于苯唑草酮的工业化生产。
BASF公司的专利US6469176B1公开了一种CO插羰法,该方法通过溴代中间体和羟基吡唑在钯催化剂和一氧化碳高压的条件下制备得到苯唑草酮化合物。
此插羰反应以3-[3-溴-2-甲基-6-(甲基磺酰基)苯基]-4,5-二氢化异噁唑作为起始物料,在合成此溴化物的过程中要使用液溴,成本较高;最后的插羰反应使用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副产物为复合无机盐,三废处理困难,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如想控制产生单一的盐,则需使用价格昂贵的氢溴酸调节pH值,成本比较高。否则会产生复盐,增加三废处理难度,同样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BASF公司虽然在专利US6548677B1公开过一种3-[3-氯-2-甲基-6-(甲基磺酰基)苯基]-4,5-二氢化异噁唑的合成方法。但是由于氯化物在插羰反应中过于惰性,因此未在后续专利中将其应用于苯唑草酮的合成。
本团队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成功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氯代底物的高效催化插羰体系,实现一锅法制备高收率、高纯度的苯唑草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原料难获取、工艺复杂以及三废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唑草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式II化合物和式III化合物为原料,在Pd催化剂、配体、CO以及碱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式III化合物为5-羟基-1-甲基吡唑或5-羟基-1-甲基吡唑盐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2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