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芯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1585.2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姜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乾合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蒋尊龙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芯片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芯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平台,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测电机构,测电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下移滑杆通过连接杆带动两个竖杆下移,两个竖杆带动两个撑板下移,进而接触对转板的支撑,然后拨动拨动块带动插块从第一固定槽内部移出,进而解除固定轴与转板的固定,然后转动转板带动芯片转动到固定框内部,放开拨动块通过第一弹簧推动插块插接在第二固定槽内部,使转板受到固定,使芯片与接电槽相对应,使芯片在固定之前一直将触点朝上设置,防止在移动芯片时芯片的触点朝下设置与桌面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芯片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晶片通电测试是芯片质量的最后保证,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芯片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芯片的正常使用,必须完全通过测试,只有通过测试合格的成品芯片才能应用到终端电子产品上,真正体现集成电路测试所扮演的门将角色。
现有的芯片在出厂前具需要进行通电测试,但是现有的通电测试一般通过工人手动拿取芯片进行测试,芯片在对应卡接固定时芯片的触点一般朝向下端,在移动芯片时容易与台面发生碰撞导致芯片受损,且在芯片与测电机器进行卡接固定时,芯片无法准确的固卡接在测电机器上,容易对芯片的触点造成破坏,且当芯片完成测试后需要将芯片从测电机器上收取下来,现有的测电方式会导致芯片卡在机器内部不方便收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芯片检测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智能芯片检测系统,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测电机构,所述测电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测电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测电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嵌设在平台的一侧侧上,所述固定框的下端内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通电座,所述通电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接电槽,所述接电槽的两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接槽;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框的侧壁中心处,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固定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片,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外圆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部插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框的外壁下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在夹片远离夹块的一侧侧壁上,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固定轴插接在转孔内部,所述转孔开设在转板的中心处,所述转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插接在移动槽内部,所述插块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滑动连接在拨动槽内部,所述拨动槽开设在移动槽的下端内壁上,所述拨动槽与转板的下端外壁相连通,所述插块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一固定槽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槽开设在固定轴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固定轴的另一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圆腔,两个所述圆腔对称开设在转板的内部,两个所述圆腔的内均卡接有两个圆柱,四个所述圆柱的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夹杆,四个所述夹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条形孔内部,四个所述条形孔分别开设在两个圆腔的上端内壁两侧,四个所述夹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块,四个所述夹杆的上端侧壁上均开设有斜面,四个所述圆柱上分别开设有四个两两对称的圆槽,四个所述圆槽的内部分别卡接有两个第二弹簧,四个所述圆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四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弹簧的两端,四个所述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L形块,四个所述夹杆之间卡接有同一个芯片,所述转板的上表面上对称开设有四个三角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乾合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乾合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1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为二轮电动车梯次利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 下一篇:全铁氧化液流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