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层析浸取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2690.1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田坤;阳新锋;罗昊楠;欧阳建梅;周帅;杨胜飞;李庆峰;刘应炜;李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威顿催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4/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43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析 回收 利用 催化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层析浸取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的方法,将废钒催化剂粉碎至5‑20目,用蒸馏水将催化剂中可溶性碱金属盐冲洗出来,浓缩分离得到碱金属盐,再利用具有还原作用的草酸溶液冲洗,将高价态不溶性钒转化为可溶性钒置于溶液中,再氨基磷酸螯合树脂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钒,后经铵化沉钒转化为偏钒酸铵。本方法操作简单,过程工艺短,能低能耗、高效率回收废钒催化剂中的钒,同时还能减少还原剂、水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柱层析浸取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在工业化过程中,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因其众多独特、优异的物化性能,在金属冶金、石油化工、航空工业、现代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钒催化剂是硫酸大规模生产的关键,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中毒失效,每年会从装置是替换下来大量的废钒催化剂,如果这些废钒催化剂不经处理直接丢弃填埋会对当地的土壤、水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堆放,加之钒是属于稀有战略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从而造成钒资源严重浪费。
目前,对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利用钒的工艺主要有还原酸浸、碱溶、高温焙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从废钒催化剂中浸取、富集、转化回收高纯度五氧化二钒,但这些工艺涉及工艺过程复杂、能耗高、效率低,同时浸取渣中钒元素浸取不彻底等缺点。
中国专利CN103789550B公开的一种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钒钾硅的方法,其过程是:首先对废钒催化剂进行粉化、水浸、还原酸浸、过滤分离,碱金属硫酸盐和五氧化二钒转移至浸出液中,硅载体留在浸渣中,然后将浸渣碱溶制备硅酸钠以回收硅;而浸出液经过萃取、反萃、沉淀和焙烧制备五氧化二钒以回收钒,萃余相经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制取碱金属硫酸盐以回收碱金属盐。该专利方案的优点是实现了对废钒催化剂中钒、硅、钾的高效回收,其缺点是工艺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因有蒸发浓缩、焙烧等步骤存在而导致能耗高。
中国专利CN111455186A的两步法处理含钒废催化剂制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将废催化剂粉粹加入热水和草酸搅拌浸泡过滤,过滤得到的滤渣加入水和浓硫酸进行二次浸泡,浸出液加入硫酸铵沉钒,制得多钒酸铵经过高温煅烧得到五氧化二钒。此方法存在提取钒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产生较多废水,浸取过程需要加热搅拌,耗能高,浸取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5060344A公开了“一种从废钒催化剂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方法”,其过程是:将废钒催化剂粉碎烘干,在600-700℃下进行煅烧2-4 h,后加入稀碳酸氢铵溶解过滤,得到的滤液加热浓缩,加入氯化铵沉钒过滤得到沉淀,之后沉淀高温煅烧得到五氧化二钒。此方法同样存在耗能高,钒的浸取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能低能耗、高效率回收废钒催化剂中的钒,同时还能减少还原剂、水用量的柱层析浸取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柱层析浸取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钒催化剂粉碎至5-20目过筛,将过筛后的废催化剂装入直径为40 mm的层析柱中,装填高度为30cm,上部塞上棉花;
(2)倒入300 g蒸馏水从层析柱的上端缓慢倒入,使废催化剂颗粒全部湿润后,在层析柱的上端加上储液球,再倒入300 g蒸馏水,下端收集浸取液1;
(3)待层析柱中催化剂变成褐色后,停止水浸,向储液球中加入10%的草酸溶液,同时收集浸取液2;
(4)将浸取液1加热煮沸、过滤的得到悬浮固体1和滤液A,滤液A继续加热浓缩至有白色固体析出,冷却结晶后得到碱金属硫酸盐和深蓝色滤液 B,并将固体1溶于20 mL10%草酸溶液中,过滤得到蓝色滤液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威顿催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威顿催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2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计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米级钛合金制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