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让抗一体吸能防冲锚杆及其抗冲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57905.0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邹全乐;周小莉;王睿智;甯彦皓;孔繁杰;吴斐;陈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吸能防冲锚杆 及其 冲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让抗一体吸能防冲锚杆及其抗冲击方法,该锚杆包括预紧螺母、减摩垫圈、加载垫圈、防冲构件、托盘和锚杆杆体。防冲构件包括菱形蜂窝结构Ⅰ、新型蜂窝结构和菱形蜂窝结构Ⅱ,并被套筒包裹,套筒中注有剪切增稠液。锚杆杆体的一端锚固在巷道围岩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托盘、菱形蜂窝结构Ⅱ、新型蜂窝结构、菱形蜂窝结构Ⅰ并伸出加载垫圈,预紧螺母旋入锚杆杆体。当遭受冲击时,剪切增稠液瞬间变硬吸收能量,为芯层提供支撑,冲击消失后,剪切增稠液恢复原状,降低较弱冲击力对锚杆造成的疲劳损伤;当冲击能量较大时,除剪切增稠液变硬吸收能量外,新型蜂窝结构、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Ⅰ和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Ⅱ通过塑性变形吸收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及地下空间冲击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让抗一体吸能防冲锚杆及其抗冲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浅部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煤炭开采逐步由浅部煤层转向深部煤层。深部煤层受“三高一扰动”的影响,巷道面临冲击地压、围岩大变形破坏等灾害事故的风险日益增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增大,山岭隧道、引水隧洞、轨道交通等地下工程也存在岩爆现象频发的问题。因此,这就对矿山及地下工程的支护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锚杆支护是矿山及地下工程支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场实践中发现,强冲击下发生的围岩大变形会造成锚杆的断裂和损坏,严重影响整体支护体系的支护性能,极大制约了矿山与地下空间的安全高效生产。研究发现,托盘有利于增强锚杆的锚固力,但在受到冲击地压等强烈冲击时,传统的托盘不具备吸能防冲的能力,难以满足日渐复杂的工程现状;为保障矿山及地下空间的施工安全,亟需加强锚杆配套防冲构件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让抗一体吸能防冲锚杆及其抗冲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让抗一体吸能防冲锚杆,包括预紧螺母、减摩垫圈、加载垫圈、防冲构件、托盘和锚杆杆体。
所述防冲构件包括菱形蜂窝结构Ⅰ、新型蜂窝结构和菱形蜂窝结构Ⅱ,新型蜂窝结构粘合在菱形蜂窝结构Ⅰ和菱形蜂窝结构Ⅱ之间,新型蜂窝结构内部密封,菱形蜂窝结构Ⅱ背离新型蜂窝结构的一侧安装有托盘。
所述菱形蜂窝结构Ⅰ背离新型蜂窝结构的一侧安装有加载垫圈,锚杆杆体的一端锚固在巷道围岩内,另一端依次穿过托盘、菱形蜂窝结构Ⅱ、新型蜂窝结构、菱形蜂窝结构Ⅰ并伸出加载垫圈,预紧螺母旋入锚杆杆体的伸出端。
所述托盘与巷道围岩抵紧,减摩垫圈设置在预紧螺母与加载垫圈之间。
所述菱形蜂窝结构Ⅰ包括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Ⅰ以及连接在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Ⅰ上的上面板Ⅰ和下面板Ⅰ,上面板Ⅰ与新型蜂窝结构接触,下面板Ⅰ与加载垫圈接触。
所述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Ⅰ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单胞结构。
所述菱形蜂窝结构Ⅱ包括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Ⅱ以及连接在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Ⅱ上的上面板Ⅱ和下面板Ⅱ,下面板Ⅱ与新型蜂窝结构接触,上面板Ⅱ与托盘接触。
所述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Ⅱ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单胞结构。
所述防冲构件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由具有韧性的塑料制成,套筒的一端与上面板Ⅱ齐平且与上面板Ⅱ密封连接,套筒的另一端与下面板Ⅰ齐平且与下面板Ⅰ密封连接。
所述套筒内注入剪切增稠液,剪切增稠液填充到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Ⅰ和菱形蜂窝结构芯层Ⅱ的单胞结构内。
进一步,所述新型蜂窝结构由金属3D打印而成,打印完成后进行热处理。
所述新型蜂窝结构的长度方向与锚杆杆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新型蜂窝结构包括若干圆筒Ⅰ、若干圆筒Ⅱ和若干连接柱,圆筒Ⅰ、圆筒Ⅱ和连接柱的长度方向均与新型蜂窝结构的长度方向一致,圆筒Ⅰ的直径小于圆筒Ⅱ的直径,连接柱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7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