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4199.6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美;蔡浩浩;吕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潮汐 护栏 多用途 车道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属于交通道路与设施研究技术领域,解决当前城市汽车停车难、非机动车道被侵占等问题。本发明首先通过自动化模块获取车流信息,包括低峰期、正常和高峰期,得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包括潮汐停车位和机动车道两个状态,所述多用途车道是指设置有潮汐停车位的、紧邻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道,当车流信息为低峰期时多用途车道用作潮汐停车位可供停车,当车流信息为正常或高峰期时多用途车道用作机动车道不能停车;然后,根据所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与车流信息,得到在道路两个通行方向上分别设置的潮汐护栏的移动位置;最后,分析所述潮汐护栏的移动位置,判断所述潮汐停车位是否可进入停车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属于交通道路与设施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汽车走进普通家庭的同时,停车位不足、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虽然目前多数城市通过在部分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位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这种长期占据非机动车道的停车方式剥夺了非机动车道人群的道路使用权,并且由于汽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开车门而易于引发致伤非机动车人群的“开门杀”交通事故。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城市上、下班高峰的交通通行压力,潮汐护栏已在少数城市得到了应用,其主要功能是在交通高峰期调节两个通行方向上的车道数量,但并未考虑非机动车道被侵占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自动化模块获取车流信息,所述车流信息包括低峰期、正常和高峰期,根据所述车流信息得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所述多用途车道是指紧邻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道,它上面设置有潮汐停车位,所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包括作为潮汐停车位使用和作为机动车道使用两个状态;然后,根据所述多用途车道的状态信息与车流信息,得到在道路两个通行方向上分别设置的潮汐护栏的移动位置;最后,分析所述潮汐护栏的移动位置,判断所述潮汐停车位是否可进入停车状态。当所述车流信息为低峰期时,所述多用途车道被用作潮汐停车位停车,所述两个通行方向上的潮汐护栏分别移动至多用途车道与紧邻的机动车道之间;当所述车流信息为正常时,所述多用途车道被用作机动车道,所述两个通行方向上的潮汐护栏分别移动至多用途车道与紧邻的非机动车道之间;当所述车流信息为高峰期时,所述多用途车道用作机动车道,所述两个通行方向上的潮汐护栏根据交通通行需求移动至相应的车道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充分利用了城市道路资源,在实现车道数量调节的同时解决了当前城市汽车停车难、非机动车道被侵占等问题;基于双潮汐护栏实现的多用途车道,可有效保障非机动车道上通行人群的道路使用权,降低因“开门杀”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双潮汐护栏的多用途车道实现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交通低峰期时双潮汐护栏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交通正常时双潮汐护栏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交通高峰期时双潮汐护栏位置示意图。
附图中:1、8-非机动车道;2、7-潮汐护栏;3、6-潮汐停车位;4、5-多用途车道;9-车流方向A;10-车流方向B;11-车流低峰期时潮汐护栏2所处位置;12-车流低峰时潮汐护栏7所处位置;13-B方向车流高峰期时潮汐护栏2所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4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控制装置及车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 下一篇:车载轻型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