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返回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0411.1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4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杨小雷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返回舱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载人航天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返回舱装置。所述返回舱装置包括:舱体,舱体的底面设有安装盲孔,安装盲孔的侧壁设有容纳盲孔,安装盲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容纳盲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防冲柱体,插设于安装盲孔内且下端抵接于防隔热罩上,上端侧壁设有第一凸块,第一滑槽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块;阻挡柱体,插设于容纳盲孔内,其一端与容纳盲孔的端壁之间压置有弹簧且该端侧壁设有第二凸块,第二滑槽端部设有适于阻挡第二凸块的第二限位块。本发明提供的返回舱装置,防冲柱体受到阻挡柱体的阻碍力可以抵抗其所受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舱体直接与地面碰撞造成的损伤,保证宇航员及精密仪器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航天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返回舱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载人航天器可分为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三部分。其中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返回舱和推进舱脱离后,返回舱返回,推进舱焚毁,而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一段时间。
返回舱一般包括舱体、防隔热罩及气囊,舱体一般设置成不倒翁形状(即用球面将圆台底面替换形成的形状)以保持返回过程中的稳定,舱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反推力系统,防隔热罩为球面结构且固定在舱体的底部,气囊预装在防隔热罩与舱体之间。当降落伞或反推力系统出现故障,返回舱以硬着陆的方式着地时,防隔热罩脱落,气囊弹出进行缓冲保护。但是仅依靠气囊进行缓冲,极易使得舱体与地面直接碰撞,对舱体内的航天员以及精密仪器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返回舱硬着陆时舱体易发生碰撞导致舱体内的宇航员或精密仪器受到损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抵抗冲击力的返回舱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返回舱装置,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底面沿其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的侧壁上沿其轴线均布多个容纳盲孔,所述安装盲孔的侧壁上设有沿其轴线布置的第一滑槽,所述容纳盲孔的侧壁上设有沿其轴线布置的第二滑槽;
防隔热罩,固定在所述舱体的底面上;
防冲柱体,与所述安装盲孔一一对应且间隙插设于所述安装盲孔内,其下端抵接于所述防隔热罩上,上端侧壁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设有适于阻挡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限位块;
阻挡柱体,与所述容纳盲孔一一对应且间隙插设于所述容纳盲孔内,其一端与所述容纳盲孔的端壁之间压置有弹簧且该端侧壁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靠近所述防冲柱体的端部设有适于阻挡所述第二凸块的第二限位块。
可选的,所述防冲柱体的下端面为球面。
可选的,所述防冲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储物槽。
可选的,还包括:
滚珠,转动安装在所述阻挡柱体靠近所述防冲柱体的端面且凸出设置。
可选的,所述防冲柱体的下端与所述防隔热罩磁吸连接。
可选的,所述容纳盲孔沿所述安装盲孔的周向均布有多组。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皆至少设有两条。
可选的,所述舱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安装盲孔轴线平行的连接长孔,所述连接长孔贯穿沿所述安装盲孔轴线分布的多个容纳盲孔,所述阻挡柱体开设有与所述安装盲孔轴线平行的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连接长孔对齐。
可选的,还包括:
气囊,位于所述舱体与所述防隔热罩之间,且沿所述舱体的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气囊分布于所述安装盲孔的外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