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8344.1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鞠光;张小雨;王吉宽;仁春林;朱利民;余纪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5/02 | 分类号: | B60G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高度 前板簧 悬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总成、钢板弹簧总成、缓冲块总成以及减震器总成。缓冲块总成设置在钢板弹簧总成和车架纵梁之间,钢板弹簧总成的一端设有板簧固定支架,板簧固定支架与车架纵梁的底部之间设有垫块。缓冲块总成包括缓冲块和安装底座,缓冲块的下方设有缓冲块底座,且缓冲块底座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和缓冲块底座的侧边通过连接螺栓贯穿连接,安装底座的两侧边均设有卡槽,卡槽内套设有骑马螺栓,骑马螺栓的下端将钢板弹簧总成连接。本发明可有效解决钢板弹簧悬架高度不可调问题,同时在保持左右板簧一致的情况下解决车辆左右歪斜问题,还能够解决缓冲块拆装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前悬架系统是指连接车架和车轮(车轴)的弹性构件系统,主要功用是传递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缓和由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及震动。
目前市场对于整车高度有严格的控制,卡车整车高度的控制主要通过调整悬架来实现整车高度变化,对于匹配空气悬架的车型可以通过气囊的充放气来控制整车高度的变化,而匹配钢板弹簧的车型却很难实现高度变化,在板簧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悬架系统对整车高度进行调整。
此外匹配钢板弹簧的车型在完成生产后,因整车左右轮荷的差异极易导致整车左右高度不一致,造成歪斜的情况,现在解决此问题通常是采用对左右两侧钢板弹簧的弧高进行区分的方法来解决,但这种方法却对板簧厂家的生产以及左右板簧的分选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板簧的种类,不利于整车生产装配,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此外前悬架缓冲块在卡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会频繁与车架纵梁下翼面或车架托板支架等部件发生弹性碰撞,因此前悬架缓冲块作为易损件需进行定期更换维护,而目前悬架缓冲块的安装方式导致前悬架缓冲块拆装较为困难,拆装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钢板弹簧悬架高度不可调问题,同时在保持左右板簧一致的情况下解决车辆左右歪斜问题,还能够解决缓冲块拆装困难的前板簧悬架结构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可有效解决钢板弹簧悬架高度不可调问题,同时在保持左右板簧一致的情况下解决车辆左右歪斜问题,还能够解决缓冲块拆装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总成、钢板弹簧总成、缓冲块总成以及减震器总成;
所述车架纵梁总成包括车架纵梁和纵梁前段,所述钢板弹簧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端,其由多根从上到下长度逐渐变小的板簧组成;所述缓冲块总成设置在所述钢板弹簧总成和所述车架纵梁之间,所述钢板弹簧总成的一端设有板簧固定支架,所述板簧固定支架与所述车架纵梁的底部之间设有垫块;
所述缓冲块总成包括缓冲块和安装底座,所述缓冲块的下方设有缓冲块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缓冲块底座均呈U形结构,且所述缓冲块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和所述缓冲块底座的侧边通过连接螺栓贯穿连接,所述安装底座的两侧边下方还设有与所述钢板弹簧总成上表面平行的弯折边,所述弯折边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套设有骑马螺栓,所述骑马螺栓的下端将所述钢板弹簧总成连接;
所述减震器总成将所述车架纵梁的侧壁和所述钢板弹簧总成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总成远离所述板簧固定支架的一端还设有板簧吊耳板,所述板簧吊耳板的上端设有吊耳支架,所述吊耳支架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下端连接。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弧形结构,其内弧面朝向所述安装底座。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可调高度前板簧悬架结构,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缓冲块底座上的连接螺栓的数量为至少两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8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