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26937.4 | 申请日: | 202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梁惠东;马建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J1/00 | 分类号: | C12J1/00;A23L27/24;A23L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5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植醋液 生产 有机 植物 食用 加工 方法 及其 用途 | ||
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属于天然产品深加工和有机食品技术领域。采用为植醋液原料,使用独特的加工方法包括低温真空蒸馏、阳光暴晒、第一次活性炭过滤、加入聚凝剂第二次活性炭过滤、加入氢氧化钠去除HCl、进行RO膜反渗透过滤以及用蒸馏水稀释到标定浓度等8步工艺串联组成。上述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其最终产品为国际第一个有机植物食用醋,不仅达到食用醋标准也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对人畜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很好;且制造过程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醋液、木醋液、秸秆醋液的加工方法和有机食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有机食品和产品快速发展,我国每年以25%的增速现已达到313.5万公顷的土地面积,但用于生产有机食品的地域越来越小,市场需求难于得到有效满足,2016年中国位于第四位销售额为59亿欧元,人均消费约4.2欧元,瑞士(274欧元)和丹麦(227欧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且可供有机食品的种类寥寥无几,主要表现茶叶、青饲料植物、大豆、油料作物和谷类。国内土地由于长期受到人工外源施加的化学农药和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然而,溯源我国污染物发展的历史来看,还有一些人工没有或很少干预的环境存在,例如竹林和森林(非经济林),即这些地域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的历史,一般都处于偏僻的自然环境中,人为干预极少,即使砍伐竹木,基本也是人工用刀锯完成,运输也靠人力完成,可见这些地方很少受到污染,其产生的光合作用产物属于天然产物,符合有机产品的各种苛刻条件。
竹木醋液主要成分是有机酸类特别是3-9%醋酸、其次是2.0-12.0%焦油主要是苯酚、愈创木酚、2,6-二甲氧基苯酚等酚类物质,少量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等,其余80-90%为水。目前竹木醋液有用途然而,虽然功能很多,但市场化应用却不广泛甚至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1)竹木醋液中含有明显的有毒甚至致癌物质,例如苯酚类、苯并(a)芘等,虽然含量很少处于微量级别,但各种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医药和护肤产品对这些有害物质含量要求痕量级别,大部分要求mg/kg甚至μg/kg或ng/kg级别, 而竹木醋液按照GB/T31734-2015竹醋液标准,溶解焦油含量为精制竹醋液1.20-1.50%、蒸馏竹醋液0.08-0.10%,众所周知,各种苯酚类物质占焦油50%以上,换算下来标准苯酚类含量要求为400000-7500000μg/kg,即使按照最严格要求也是400000μg/kg,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挥发性苯酚含量要求≤2μg/kg,整整超标20万倍,可见远远达不到食用标准。再例如按照GB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要求食品中苯并(a)芘含量要求≤5.0-10.0μg/kg,显然竹木醋液远远无法达到要求; 2)竹木醋液存在难闻气味,容易引起消费者厌恶;总之,对竹木醋液去除酚类等有害物质以及去除苯并芘致癌物质,其技术决定竹木醋液的用途是否能够扩大和安全使用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及其用途的技术方案,其最终产品为国际第一个有机植物食用醋,不仅达到食用醋标准也达到有机食品标准,其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对人畜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很好;且制造过程环保。
所述的一种用植醋液生产有机植物食用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为植醋液原料,所述植醋液为竹醋液、木醋液、秸秆醋液的至少一种,低温37-42℃、真空度为-0.093MPa到-0.097MPa的蒸馏;
2)馏出液放入2-3倍体积容量的透光透气容器在常温有阳光下放置7-14天,直到颜色不再显著加深为止;
3)然后转入装有碘值600-1000mg/g、装填密度550-650g/L的植物活性炭的活性碳过滤器在压强0.1-0.2MPa进行过滤,活性炭与待过滤液质量比为1:95-105,直到由棕红色转变成无色为止,收集滤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6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