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洗衣凝胶球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5244.3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2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盛龙 |
| 主分类号: | B01J2/20 | 分类号: | B01J2/20;B01J2/22;B01J13/00;C11D3/386;C11D11/00;C11D17/00;C11D1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3712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衣 凝胶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凝胶球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洗衣凝胶球及其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需要进行封闭包装的带有液酶的双层凝胶板有序的放置在推进装置上;通过驱动装置和棘轮结构,间歇性定量的驱动推进装置位移添加;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运动,驱动凝胶球成型器夹紧切割热封凝胶板,进而实现制备;夹紧成型的凝胶球将液酶封闭在成型的凝胶球内,通过驱动凝胶球成型器夹分离;通过不断往复夹紧分离的与推进条件的配合,实现批量自动的制备;通过驱动,接触顶板,通过顶出器将成型的凝胶球顶出后回收包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凝胶球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洗衣凝胶球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洗衣凝珠,亦称洗衣珠,是一种创新性的洗衣产品,因外形似珠子,而得名为洗衣凝珠,洗衣凝珠,专为机洗设计,操作简单,方便不脏手,小小一颗洗衣凝珠能洗一筒衣服。气味芬芳,质地软滑浓稠适中,性质温和不伤衣物,特有的低泡浓缩锁色配方,更易漂洗,凝珠遇水即溶无残留,还能有效快速去除顽固污渍让衣物洁净如新;洗衣凝珠上市以后在欧洲已有超过3000万家庭使用,而美国一年的销售量也高达14亿颗。洗衣凝珠的外膜能承受15公斤的重压,同时又遇水即溶、能迅速将“冷艳浓缩”精华中的冷水酶和用于去除深色顽渍的艳色螯合剂融入水中。洗衣凝珠的低水配方还保证了只需一般洗衣液一半用量,就能轻松搞定洗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衣凝胶球及其制备工艺,其有益效果为快速批量生产出内部含有液酶的凝胶球。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洗衣凝胶球制备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要进行封闭包装的带有液酶的双层凝胶板有序的放置在推进装置上;
步骤二、通过驱动装置和棘轮结构,间歇性定量的驱动推进装置位移添加;
步骤三、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运动,驱动凝胶球成型器夹紧切割热封凝胶板,进而实现制备;
步骤四、夹紧成型的凝胶球将液酶封闭在成型的凝胶球内,通过驱动凝胶球成型器分离;
步骤五、通过不断往复夹紧分离的与推进条件的配合,实现批量自动的制备;通过驱动,接触顶板,通过顶出器将成型的凝胶球顶出后回收包装。
所述凝胶球成型器包括上驱动环杆、下驱动环杆、上半球夹紧器和下半球夹紧器,上半球夹紧器和下半球夹紧器分别固定在上驱动环杆和下驱动环杆上,上半球夹紧器与下半球夹紧器相贴合。
所述下半球夹紧器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切割的环形切刃,下半球夹紧器上固定有一个用于热封的热封夹紧环,热封夹紧环设置在环形切刃内。
所述下半球夹紧器内壁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顶出凝胶球的顶出托板,顶出托板固定在用于复位的弹簧轴上,弹簧轴上套接有用于复位顶出托板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弹簧轴的挡板和下半球夹紧器之间,弹簧轴滑动在下半球夹紧器内。
通过将原料为双层凝胶板进行添加加工,双层凝胶板之间均匀设置有呈载液酶的呈载槽,将双层凝胶板夹紧固定,通过驱动装置和棘轮结构,间歇性的往凝胶球成型器内添加,同时,驱动装置驱动凝胶球成型器对间歇性停止的双层凝胶板进行夹紧,在夹紧过程中切割,切割后通过热封将切割出的带有液酶的双层凝胶挤压热封,形成封闭带有液酶的凝胶球,通过驱动装置使凝胶球成型器夹分离,受到挤压,将卡在凝胶球成型器内的成型的凝胶球顶出,再间歇性添加,再夹紧加工,如此往复;进而实现快速批量的加工出带有液酶的洗衣凝胶球,加工效率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凝胶球制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凝胶球成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半球夹紧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的下半球夹紧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盛龙,未经王盛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