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94678.1 | 申请日: | 202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权;陈名海;王小斌;石红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7/00;C08K3/04;C08K5/12;C08K5/11;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多功能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增塑剂乳液的制备;
具体步骤为:S1.1)将环保增塑剂与乳化剂混合后在转速为500~3000r/min下乳化1~30min,S1.2)再加入十倍于环保增塑剂量的无水乙醇后,再次启动乳化泵高速剪切乳化分散1~30min,即得到增塑剂乳液;
S2)碳纳米管剪切分散,分散体浓缩及干燥;
具体步骤为:S2.1)将碳纳米管加入S1 .2)得到的增塑剂乳液中,在转速为500~2000r/min下,剪切分散1~30min,得到分散体;S2.2)将S2.1)得到的分散体转移至压滤机内,压滤浓缩后,于90~110°C烘箱中,干燥2~4h,即得到高分散碳纳米管组合物;
S3)多功能糊的制备;
所述S3)的具体步骤为:S3.1)将PVC糊树脂粉、糊树脂增塑剂与S2)得到高分散碳纳米管组合物混合均匀,得到膏体,S3.2)将S3.1)得到的膏体用刮涂器涂布为90-110μm厚的涂层,在温度120-180°C烘箱中,糊化30-120min,制得具有抗静电、导电和电磁屏蔽功能的多功能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糊树脂粉的质量百分比为50-70%、糊树脂增塑剂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和高分散碳纳米管组合物质量百分比为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糊树脂粉包括P4472、KH31、LK-170、LP010F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糊树脂增塑剂为环保增塑剂,所述环保增塑剂含有苯环的环保增塑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散碳纳米管组合物各个组分的重量份为:乳化剂:0.1~1份、碳纳米管:10~50份、环保增塑剂:50~1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散碳纳米管组合物中的团聚体直径5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蔗糖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醚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纳米管是NANOCYLNC7000、CNANOFT9000、DAZHANGT21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环保增塑剂为含有苯环的环保增塑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增塑剂为含有苯环的环保增塑剂,所述含有苯环的环保增塑剂包括对苯二甲酸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十一醇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十一醇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C9~C11混合醇对苯二甲酸酯、偏苯三酸酯、聚酯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946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