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85117.5 | 申请日: | 202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万尊敏;王文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C12Q1/6869;G01N33/68;G16H50/3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吕学辰;黄益澍 |
地址: | 51808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测 tapvc 患者 肺静脉 狭窄 风险 预后 生物 标志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检测其的试剂、包含所述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和/或所述试剂的试剂盒、所述试剂和/或试剂盒在制备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的产品中的应用,还涉及用于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的系统和方法、包含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检测本发明标志物或其组合在患者体内的表达量可以在术前判断TAPVC患者是否发生肺静脉狭窄,以NR3C2为例,其训练集接收器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性可达0.89,验证集AUC为1,灵敏性为0.8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检测其的试剂、包含所述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和/或所述试剂的试剂盒、所述试剂和/或试剂盒在制备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的产品中的应用,还涉及用于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系统和方法、包含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完全性肺静脉异常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4条肺静脉均未能正确连接左心房,而与右心房或全身静脉系统发生异常连接。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死亡率达到80%;但是手术之后,仍然有5%~20%的患者发生术后梗阻。术前肺静脉狭窄是术后阻塞的高危因素,如果能在术前分类狭窄与非狭窄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可以降低术后梗阻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因为疾病较为罕见,目前并无针对术前肺静脉狭窄预测的发明专利,仅调研到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明专利,其中包括TAPVC疾病诊断,专利号为US20200268255A1。
现有的已发表文章中,机器学习在判断术前肺静脉狭窄方面有较多的应用,如基于影像学指标最大流速;PVVI(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速)进行术前阻塞判断。还有,整合临床指标和CT影像数据进行术前阻塞判断。但是目前并没有较好的判断效果。有研究表明白细胞能反映心血管疾病病理,如Il_6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中性粒细胞与损害卒中后血管重建和血管重塑有关。此外,血液转录组可以反映疾病本身的特点,在预测子痫、肺癌、红斑狼疮有良好的表现。
目前并没有术前肺静脉狭窄判断的标记物相关的发明专利,已发表的术前肺静脉狭窄预测的文章准确度低。
因此,现在技术中亟需新的、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术前肺静脉狭窄的准确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检测其的试剂、包含所述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和/或所述试剂的试剂盒、所述试剂和/或试剂盒在制备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产品中的应用,还涉及用于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系统和方法、包含其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创造性地使用基因作为标记物,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的风险,在术前分类狭窄与非狭窄患者。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用于预测TAPVC患者术前肺静脉狭窄风险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包括NR3C2 mRNA分子标志物和/或MEG3 lncRNA分子标志物。
较佳地,本发明中所述生物标志物或其组合进一步包括CNTNAP2、FAM3C和NETO1三种mRNA分子标志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组合可为如下任一种:
(1)NR3C2 mRNA分子标志物,以及CNTNAP2、FAM3C和NETO1 mRNA分子标志物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85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