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78166.6 | 申请日: | 202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4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攀;王东;方伟;陈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人 航天 机箱 轨拖离 工具 | ||
1.一种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包括:固定在航天机柜(1)后端的背板(5),固联在航天机柜(1)一侧立柱阶梯框架左右方向的导轨(4),参照国际VITA系列标准设计的航天电子机箱(2),可转动链接在航天电子机箱(2)前面板铰链座上的曲柄连杆进动器(3),其特征在于:航天电子机箱(2)安装在航天机柜(1)阶梯框架下部的左右内侧,通过导轨(4)可做前后直线移动;曲柄连杆进动器(3)通过航天电子机箱(2)前面板铰链座铰接的曲柄连杆铰链器(20)可转动链接在导轨(4)上,将曲柄连杆进动器(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航天电子机箱(2)沿导轨(4)做直线移动,曲柄连杆进动器(3)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的操作,联动航天电子机箱(2)沿导轨(4)向前和向后做直线移动,快捷实现航天电子机箱(2)与背板的在轨拖离;
曲柄连杆进动器(3)包括:上端制有T型手柄和下端制有沿两侧扩展至切边圆柱的拨杆(6),通过螺钉固定在拨杆(6)两侧切边圆柱端面的限位盘(12),固联在S曲柄体(8)矩形孔内的轴销(10)和铰接在轴销(10)的曲柄连杆(9)组成曲柄连杆铰链器(20),曲柄连杆铰链器(20)通过曲柄切圆柱(17)的端面弧形槽套设于拨杆(6)两侧的切边圆柱上并位于两侧限位盘(12)之间,装配在曲柄切圆柱(17)锁紧孔内的滑块(13)和楔形块(14),以及通过螺纹副连接在曲柄切圆柱(17)的锁紧棘轮(7);
曲柄连杆铰链器(20)包括:制有曲柄切圆柱(17)、圆弧耳板和矩形嵌入体的S曲柄体(8),所述矩形嵌入体上制有轴销孔(15)和矩形孔,轴销孔(15)通过轴销(10)和轴销螺钉紧固盘(11)将曲柄连杆(9)可转动链接在所述矩形孔中,轴销(10)通过曲柄铰接孔(18)将制有机箱铰链轴(19)的曲柄连杆(9),联动S曲柄体(8)约束在所述矩形孔中,并且所述圆弧耳板上的导轨铰链轴(16)与所述机箱铰链轴(19)同向,导轨铰链轴(16)铰链导轨(4),机箱铰链轴(19)铰链航天电子机箱(2)的铰链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曲柄切圆柱(17)制有连接锁紧棘轮(7)的外螺纹和内锁孔,所述的内锁孔制有上下对称的工字形滑键(21),滑块(13)和楔形块(14)通过其制有的开口滑槽,滑动装配在所述锁紧孔工字形滑键(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锁紧棘轮(7)制有内螺纹,螺纹台阶孔壁制有多个均匀分布凸起块,通过曲柄切圆柱(17)的外螺纹相连在曲柄切圆柱(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锁紧棘轮(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螺纹副转化为沿曲柄切圆柱(17)轴向移动,同时推动滑块(13)和楔形块(14)沿工字形滑键(21)向曲柄切圆柱(17)锁紧孔制有的楔形面移动,楔形块(14)通过楔形面产生的正压力分量传递到拨杆(6)的切边圆柱上,紧贴拨杆(6)的切边圆柱和曲柄切圆柱(17)锁紧孔的楔形面,产生挤压摩擦力,实现曲柄切圆柱(17)与拨杆(6)的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曲柄切圆柱(17)与拨杆(6)未锁紧时,曲柄连杆铰链器(20)可在拨杆(6)两端切边圆柱上滑动,调节曲柄连杆铰链器(20)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航天电子机箱(2)前面铰两铰链座不同的间距进行适应性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曲柄连杆(9)通过机箱铰链轴(19)可转动链接在航天电子机箱(2)前面铰链座的铰接孔中,S曲柄体(8)通过导轨铰链轴(16)可转动链接在导轨(4)前端的铰接孔中,组成联动航天电子机箱(2)后端背板(5)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人航天舱内机箱在轨拖离工具,其特征在于:曲柄连杆铰链器(20)通过锁紧棘轮(7)锁紧在拨杆(6)两端的切边圆柱上,拨杆(6)的旋转运动,带动S曲柄体(8)转矩力臂实现转矩倍增,利用杠杆原理转化为航天电子机箱(2)沿导轨(4)做直线移动,进而实现航天电子机箱(2)与背板(5)的在轨拖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781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层式电磁环境计算方法
- 下一篇:多模式自适应内外参考时钟复用分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