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263855.X 申请日: 2021-10-27
公开(公告)号: CN114058701A 公开(公告)日: 2022-02-18
发明(设计)人: 刘小芳;李丙亮;翟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科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86 分类号: C12Q1/6886;C12Q1/6844
代理公司: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代理人: 衣然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自由***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kit pdgfr 突变 检测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属于基因突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包括PCR反应液、PCR反应条A、PCR反应条B和石蜡油;所述PCR反应液放置于1.5ml可立螺帽离心管内,PCR反应液组分包括Taq酶、dNTPs、Mg2+和Buffer;所述PCR反应条A和PCR反应条B放置于PCR八联管内,PCR反应条A和PCR反应条B包括引物、探针和石蜡;所述石蜡油同样放置于1.5ml可立螺帽离心管内;本试剂盒可定性检测样本中c‑kit和PDGFRα基因可能存在的绝大多数突变类型,检测通量高,理论上只要PNA Blocker结合的序列中存在突变,即可检出;灵敏度可达到5%;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检测成本低。既解决了常规ARMS‑PCR方法通量低的问题,又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检测成本、检测周期也远低于二代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突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c-kit基因位于人染色体4q12-13,属于原癌基因,其产物是受体酪氨酸激酶Ⅲ型,C-KIT是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作为干细胞因子的受体,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c-kit基因存在突变,特别是激活性突变与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密切相关。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绝大部分的GIST 均表达c-kit基因编码的Kit蛋白(CD117)。在分子层面上,大部分的GIST 均存在c-kit基因突变,从而导致Kit蛋白的活化不需要配体SCF参与就能刺激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和抗凋亡信号的失控。

GIST中c-kit基因突变率约为90%,且突变形式多样。其中位于11号外显子Lys550-Val560区段的变异最为常见(约占70-80%),位于9号外显子 Ala502-Tyr503区段的6碱基重复突变约占5-10%。临床研究表明GIST中c-kit 基因的突变情况与格列卫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相关:存在1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疗效最好,存在9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疗效次之,而野生型GIST的疗效最差。另外,对于9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提高用药剂量可显著提高疗效。检测c-kit基因突变对于指导GIST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PDGFRα为原癌基因,编码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在器官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其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有较大表达概率,常作为GIST诊断的指标物质;在突变的类型中,GIST中最常见的单发PDGFRA的突变是点突变D842V(62.6%),导致第842位天门冬氨酸为缬氨酸所取代;最常见的移码突变是缺失突变DIMH842-845和IMHD843-846,而这两种突变在蛋白表达上相同,占所有PDGFRA突变的14.9%。

肿瘤基因突变的常见检测方法包括ARMS-PCR法、Sanger测序法、二代测序法、数字PCR法等。AMRS-PCR法和数字PCR只能针对已知突变进行检测,检测通量非常有限。Sanger测序法是突变检测的金标准,但灵敏度只能达到 5%~20%。二代测序技术在检测通量和灵敏度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检测方法繁琐,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且检测周期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包括PCR反应液、PCR反应条A、PCR反应条B和石蜡油;所述 PCR反应液放置于1.5ml可立螺帽离心管内,PCR反应液组分包括Taq酶、 dNTPs、Mg2+和Buffer;所述PCR反应条A和PCR反应条B放置于PCR八联管内,PCR反应条A和PCR反应条B包括引物、探针和石蜡;所述石蜡油同样放置于1.5ml可立螺帽离心管内。

本发明该提供了一种C-kit和PDGFR突变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63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