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55000.2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9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红;闫志强;他永全;赵玥萱;张璟;陈光友;冯俊涛;马志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12N1/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孙雅静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基肥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生物炭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影响为指标,筛选到最优生物炭为小麦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稻壳生物炭,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进一步条件优化发现,两种生物炭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CGMCCNo.15110)吸附的最佳粒径是180‑200目,最佳吸附时间是48h,最佳振荡速度是170rpm/min,最佳配比是菌悬液:生物炭=20:1。然后,采用吸附和掺混两种工艺流程探索,制备得到小麦生物炭吸附B1408(WSBX)、小麦生物碳掺混(WSBC)、水稻生物炭吸附(RSBX)和水稻生物炭掺混(RSBC)四种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微生物炭基肥。最终,发现四种微生物炭基肥在黄瓜促生及黄瓜枯萎病病害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化肥、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大量不合理使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微生物农药(肥料)具有较好的环境相容性,在推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促进植物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产品研发日益受到重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sp.)B1408(CGMCC No.15110)是本课题组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和黄瓜枯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表现出良好的促生作用。
作为一种可持续且低成本的炭基材料,生物碳是由一系列可再生生物废弃物通过热化学处理所得到的。生物碳特性会根据原材料、热化学方法、过程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丰富的微孔结构、芳香官能团以及表面积能够调节土壤物理特性,包括孔隙度、密度和颗粒度分布,从而改变氧气浓度、储水量及养分条件。生物炭独特的吸附能力能够通过富集养分和微生物来进行进行碳固定以及土壤健康和生产力。生物碳也被认为是新型有效载体或养分储存中高潜力的环境保护技术,并有助于环境清洁。研究报道生物炭富集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矿化和生物氧化。同时,为细菌的代谢提供额外的场所,从而通过养分利用性的改变来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尽管生物炭可通过增强渗透性、保持水分和养分、提高肥力来有利于土壤健康,但是单独使用生物炭无法形成完整的肥料来为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好的选择是生物碳作为载体与功能微生物菌株相结合,从而建立多重联系或交互作用来提高功能微生物的效率。
鉴于此,进行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的微生物炭基肥的研制,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以及黄瓜枯萎病防效的评价,旨在进一步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菌株的防病、促生能力,以期能够解决目前防病促生菌株以及现有微生物药肥施用后微生物菌株定殖率低、活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炭基肥、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微生物炭基肥在黄瓜促生及黄瓜枯萎病病害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
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Bacillus s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110,保藏日期为:2017年12月21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邮编:100101电话:64807355;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用于制备微生物炭基肥或防治植物土传病害药物的应用。
一种微生物炭基肥,所述的微生物炭基肥包括生物炭及附着于生物炭上的微生物;所述的微生物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1408,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110。
可选的,所述的生物炭呈碱性,C含量为65%~66%,灰分为70%~71%,比表面积为60~62m2/g。
可选的,所述的生物炭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玉米秸杆生物炭或水稻稻壳生物碳;
生物炭粒径为180~2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5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义齿3D打印机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电镀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