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8285.7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7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汪文洋;朱日祥;庞雄奇;陈掌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8;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层 海相 碳酸盐 油藏 深度 下限 预测 方法 | ||
1.一种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作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地质因素,并对各地质因素的绝对值进行标准化;所述地质因素包括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后经历的动态变形、埋深、地层温度以及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均质性;
步骤S200,基于各地质因素对应的影响系数,结合标准化后的地质因素的绝对值,计算含油气盆地沉积物压实和成岩程度的数学模型的建模系数;基于所述建模系数,通过含油气盆地沉积物压实和成岩程度的数学模型,计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相对压实以及成岩作用,进而计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值,并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与埋深关系进行拟合;
步骤S300,结合采集的试油资料和测井数据,分析探井钻遇目的层段油气水层情况,得到每M%的孔隙度区间里油层、水层、干层的比例,进而得到干层比例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分布关系;所述孔隙度区间为前闭后开的区间;
步骤S400,基于干层比例和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分布关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与埋深关系,递推得到干层比例与埋深关系,进而确定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各地质因素的绝对值进行标准化,其方法为: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地质年代A/Ma:TA=0.0125A;
动态变形N/构造地层单位:TN=0.2+1.46log N;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埋深H/km:TH=0.1H;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地层温度t/℃:Tt=0.005t;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均质性S:S=100%*ra/rmax;其中,ra表示平均孔喉半径,rmax表示最大连通孔喉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气盆地沉积物压实和成岩程度的数学模型的建模系数,其计算方法为:
xi=exp(-ajT)
其中,xi表示建模系数,aj表示影响系数,T表示标准化的地质因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气盆地沉积物压实和成岩程度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Ut表示沉积物目前的压实成岩程度,U0表示沉积物最初的压实成岩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相对压实以及成岩作用,其计算方法为:
其中,Z表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相对压实以及成岩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藏赋存深度下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值,其计算方法为:
φ=φ0Z1
其中,φ表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当前孔隙度值,φ0表示碳酸盐岩压实成岩前的孔隙度初始值,Z1表示孔隙度的相对变化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82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