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5431.0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靖;李晟;高兴迅;潘力佳;施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19/06 | 分类号: | B25J19/06;B25J19/02;B25J9/16;H01L51/0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马玉雯 |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突触 晶体管 机器人 应激 防护 系统 | ||
1.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激防护系统包括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惠斯通电桥、电压转频率电路、突触晶体管、电压比较电路和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CPU、微处理器和舵机组;
所述突触晶体管仿生神经元,具有源极、漏极、主栅极和侧栅极端口,能够根据侧栅极输入脉冲的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所述突触晶体管受到主栅极的调控,能够促进或者抑制突触后电流大小;所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作为一个桥臂连接在惠斯通电桥中;惠斯通电桥输出连接电压转频率电路;电压转频率电路输出连接突触晶体管的侧栅极;漏极输出电流串联电阻接地产生电压;漏极连接电压比较电路;电压比较电路输出和CPU都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连接舵机组;
所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和惠斯通电桥仿生动物的感受器,将温度对应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电压转频率电路仿生传入神经,包括同相放大电路、积分运算电路、滞回比较器电路、过零比较电路;电压转频率电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对应频率的电脉冲;所述电压比较电路检测漏极的电压大小;当电压未超过阈值时,微处理器传输CPU的信号控制舵机组工作;当电压超过阈值时,微处理器暂时断开CPU信号并控制舵机组应激缩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取PEDOT:PSS导电聚合物分散体和CNT粉末,按质量比3:1的比例混合;将所得聚合物液体倒入烧瓶中,加入磁力搅拌磁籽,磁力搅拌3小时;搅拌结束后,100Hz超声处理,形成PEDOT:PSS导电聚合物和CNT的悬浮液;
(2)通过移液枪,每次吸取聚合物悬浮液,滴涂在丝网印刷好的电路阵列上;聚合物悬浮液的滴涂量越多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越小;
(3)恒温台加热至120℃,将步骤(2)所得滴涂了聚合物悬浮液的电路阵列放置于恒温台上,使悬浮液液滴受热烘干;待聚合物悬浮液烘干成固体薄膜后,放入烘箱120℃进一步干燥2小时,得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随温度上升而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频率电路包括同相放大电路、积分运算电路、滞回比较器电路、过零比较电路;其中同相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惠斯通电桥,是信号的总输入端口;同相放大电路输出端连接积分运算电路输入端;积分运算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滞回比较器输入端;滞回比较器输出端既通过二极管和电阻串联连接积分运算电路,也直接连接到过零比较器电路输入端;过零比较器输出端口为电压转频率电路的总输出端口;
所述同相放大电路能够调控惠斯通电桥输出电压的放大倍数;所述积分电路与滞回比较器相互连接,将恒定电压转变成正负电压周期变换的脉冲信号;所述过零比较器电路将正电压转变成零伏,负电压转变成高电压,形成周期变化的脉冲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突触晶体管的机器人应激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触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在透明玻璃基底上沉积氧化铟镓锌沟道;磁控溅射参数设置为100W功率,腔体工作压力为0.5Pa,并通入Ar气体;
(2)在0.8Pa工作压力下,在Ar气氛下,在玻璃基底氧化铟镓锌沟道附近通过掩膜版溅射铟锡氧化物电极;
(3)配置离子液做栅极;取1-乙基-3-甲基咪唑二(氟甲基磺酰)酰亚胺离子液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单体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光交联剂,按11:6:3的质量比例混合;磁力搅拌,得到离子液;
(4)移液枪吸取步骤(3)配置好的离子液1μL,均匀滴加在步骤步骤(1)制作的氧化铟镓锌沟道上;再放入UVLED固化光源中曝光;光交联剂在紫外光下反应固化,形成离子液栅极,至此制得到突触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54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