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窗结构及铝镁锰板无缝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4324.6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施旭光;章程;潘祥健;王常健;蔡中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13/03;E04D13/16;B23K9/235;B23K9/173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窗 结构 铝镁锰板 无缝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窗结构及铝镁锰板无缝焊接方法,包括直立锁边屋面和天窗,所述天窗包括天窗框架和泛水板,所述天窗框架包括支撑柱和围设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面次檩条上,所述围设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所述支撑柱设置有4个,且一所述围设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支撑柱上,以在所述围设柱的上部形成矩形的安装框架,所述泛水板设置为弯折的金属板,所述泛水板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下端与所述屋面板焊接;本发明通过所述泛水板和所述屋面板的焊接密封以保证所述天窗与所述屋面板连接位置处处于水密状态,降低渗漏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窗结构及铝镁锰板无缝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类交通站台、赛事体育场馆、不断建设,直立锁边屋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直立锁边屋面漏水问题仍困扰着国内外专家及相关人员。
现有的非线性直立锁边屋面在天窗侧边收口位置处仅采用泛水板,所述泛水板与屋面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螺钉易破坏屋面的防水层从而仍易出现渗漏现象。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天窗收边结构,包括直立锁边屋面和天窗,所述直立锁边屋面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屋面次檩条、金属屋面底板、隔汽层、保温层、防水透汽膜、防水卷材层和屋面板;所述金属屋面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竖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板远离所述底板的端部设置有卡头,所述屋面板的顶板波峰段扣接在所述卡头上,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防水卷材层上,所述卡头端部穿过所述保温层和所述防水透汽膜并与所述屋面板扣接;所述顶板波峰段沿所述直立锁边屋面由高向低倾斜延伸;
所述天窗包括天窗框架和泛水板,所述天窗框架包括支撑柱和围设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面次檩条上,所述围设柱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所述支撑柱设置有4个,且一所述围设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支撑柱上,以在所述围设柱的上部形成矩形的安装框架,所述泛水板设置为弯折的金属板,所述泛水板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下端与所述屋面板焊接。
较佳的,所述天窗的下边缘以及两侧边缘上,所述泛水板设置有第一贴合板和第二贴合板,所述第一贴合板和所述第二贴合板垂直设置形成横截面为L型的所述泛水板,所述第一贴合板贴合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板和所述围设柱之间重叠的位置处通过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贴合板和所述屋面板贴合设置,并将所述第二贴合板的边缘与所述屋面板焊接固定。
较佳的,所述天窗的上边缘上,所述泛水板设置有第三贴合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三贴合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连接,所述第三贴合板贴合所述支撑柱设置,且所述第三贴合板和所述围设柱之间重叠的位置处通过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屋面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一端与所述屋面板焊接固定,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导向板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板固定连接。
较佳的,在所述天窗的上边缘上,所述屋面板的顶板波峰段与所述泛水板焊接固定,所述屋面板的顶板波峰段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屋面板之间的距离。
较佳的,在所述天窗的下边缘上,所述屋面板在所述第二贴合板的覆盖范围内未设置顶板波峰段。
较佳的,所述天窗两侧边缘的所述第二贴合板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二贴合板向上延伸的部分和所述第一导向板通过第三导向板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板与所述第二贴合板垂直设置。
较佳的,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窗框,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窗框上安装设置有收边板,所述收边板覆盖在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窗框之间间隙上,所述第一贴合板和所述围设柱连接的所述连接螺钉设置在所述收边板的覆盖范围内。
较佳的,所述防水卷材层边缘与所述泛水板设置有50mm以上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4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消毒灯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飞灰熔融尾气高温氧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