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4193.1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1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锡山;覃小芽;杨瑞云;张文秀;薄相龙;吴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616 | 分类号: | C07C69/616;C07C67/56;C12P7/26;C12R1/66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真菌 来源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聚酮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接入种子培养基,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发酵产物;将发酵产物过滤得到菌体,菌体用甲醇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浸膏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将乙酸乙酯粗提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本发明所得的聚酮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具有显著活性,具有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癌症研究署(WHO/LARC)发布的报告《2021全球癌症报告》,2021年全球新发的癌症病例数为1810万,其中45%发生在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HDI),36%发生在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15%、4%分别发生在中、低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并且预计在2024年全球癌症病例数将超过2700万。中国作为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2021年中国癌症例数为239万,其中城市癌症病例数高于农村癌症病例数,并且男性高于女性。除此之外,在2021全球癌症死亡病例超过955万,其中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所占死亡病例高达402万,而中国就占了209万。在2021年中国恶性肿瘤报告中,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是最为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肺癌男性高发于女性。在我国,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首位人群。近年来这几种癌症致死率在我国逐年增长,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的健康。
目前在治疗癌症上,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抗癌药的研发对治疗癌症至关重要。在美国与欧洲所批准的新药,有12种已上市药物直接来源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在研发抗癌药物上,海洋真菌代谢产物在降低药物成本、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抗癌药物副作用上起着重要作用。海洋来源,特别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源的抗癌新药具有可持续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性等特点,一直是抗癌药物筛选的天然宝库。海洋真菌代谢产物活性丰富,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酶抑制等多种活性。从海洋真菌中发现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代谢产物,为海洋药物研究提供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聚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次利用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获得一种聚酮化合物,为聚酮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所得的聚酮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具有显著活性,具有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潜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洋真菌来源的聚酮化合物,所述聚酮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本发明所保护的上述聚酮化合物是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的;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于2021年01月04日保藏在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4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NU-BG1接入种子培养基,摇床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
S2、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获得发酵产物;
S3、将发酵产物过滤得到菌体,菌体用甲醇提取三次,浓缩提取液得到浸膏,浸膏用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提物;将乙酸乙酯粗提物用硅胶正相色谱层析进行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收集20%~40%乙酸乙酯/石油醚馏分,再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得到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聚酮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S1所述种子培养基平均每升包括以下组分:葡萄糖30克,酵母提取物1克,蛋白胨2-5克,琼脂1-3克,氯化钠1-5克,水1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4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