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3151.6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1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康;陈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康;陈荣新 |
主分类号: | G06V20/54 | 分类号: | G06V20/54;G06V20/52;G06V40/10;G06V10/774;G06V10/764;G06K9/62;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涂凤琴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式 车厢 机动车 存在 违法 载人 嫌疑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行驶图像;行驶图像为待检测车辆的车尾图像;基于预先训练好的人体头部特征识别模型,检测行驶图像中的头部数量;根据头部数量和预设超载标准,确定待检测车辆是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如此,可以快速识别开放式车厢机动车是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大大节约了警力资源,有效破解了开放式车厢机动车违法载人查处率低的问题,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违规行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如农用车、三轮车等违法载人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屡屡发生。由于现场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存在时间频率和空间密度上不对称等问题,并且违法当事人在违法载人时存在选择时间路线隐蔽、出现频次低、发现查处难度高等特点,导致传统的巡逻或设卡模式发现该违法行为的效率极低。目前交警执法过程中尚无有效的查处手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有效查处开放式车厢机动车违法载人行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开放式车厢机动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行驶图像;所述行驶图像为待检测车辆的车尾图像;
基于预先训练好的人体头部特征识别模型,检测所述行驶图像中的头部数量;
根据所述头部数量和预设超载标准,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是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数量和预设超载标准,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是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包括:
检测所述头部数量是否满足所述预设超载标准;
若所述头部数量满足所述超载标准,则所述待检测车辆存在违法载人嫌疑;若所述头部数量不满足所述超载标准,则所述待检测车辆不存在违法载人嫌疑。
可选的,所述预设超载标准包括大于等于1;
所述检测所述头部数量是否满足所述预设超载标准,包括:
检测所述头部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
若所述头部数量大于等于1,则所述头部数量满足所述超载标准;若所述头部数量小于1,则所述头部数量不满足所述超载标准。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是否存在违法载人嫌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后,发出第一提示信息,以便于交通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应对处理。
可选的,所述在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存在违法载人嫌疑后,所述发出第一提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行驶图像,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利用所述车牌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行驶图像,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的车牌信息,包括: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从所述行驶图像识别所述待检测车辆的车牌信息并提取。
可选的,所述人体头部特征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获取待训练图像,构建样本训练集;
基于机器学习的头部识别方法,利用所述样本训练集对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人体头部特征识别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康;陈荣新,未经李健康;陈荣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3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