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LFT-G复合材料的浸润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1949.7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康鸿;黄加周;赵峰;钟景军;李晓雄;周建刚;杨小祥;刘永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29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王桂霞;周晓娜 |
地址: | 40008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lft 复合材料 浸润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制备LFT-G复合材料的浸润装置,用于将玻璃纤维浸润在熔融树脂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润模具,所述浸润模具包括: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个侧壁具有第一凹凸结构;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个侧壁具有第二凹凸结构;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凹陷部分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凹陷部分相对围合成用于容纳熔融树脂的浸润槽,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凸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凸出部分相对围合成挤压间隙,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还围合成连通所述浸润槽与外部的纤维入口和纤维出口,所述纤维入口和纤维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浸润槽的两端,所述第二盖板还设有连通所述纤维入口与外界的树脂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和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均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波浪形结构具有多个波峰和波谷,波浪形结构的长度位于玻璃纤维的输送方向上,波浪形的宽度的方向与长度的方向垂直,且第二凹凸结构的多个波峰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多个波峰一一对应形成多个所述挤压间隙,第二凹凸结构的多个波谷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多个波谷一一对应形成多个所述浸润槽,且所述挤压间隙可连通两个相邻的浸润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盖板的长度,且在所述所述第一盖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盖板的两端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两端突出,所述浸润模具还包括设在所述纤维入口的入口端盖和设在所述纤维出口的出口端盖,所述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均与所述第二盖板固定且入口端盖的一端壁和出口端盖的一端壁与所述第一盖板的两端的端壁贴紧,所述入口端盖具有与所述纤维入口直接相连的纤维通道,所述出口端盖具有与所述纤维出口相通的入口和与所述入口直接连通的第一挤压通道,所述入口的内径大于其它部分的内径,所述第一盖板在纤维入口一端设有朝向所述入口端盖的侧壁的入口配合面,所述第一盖板在纤维出口一端设有朝向所述出口端盖的侧壁的出口配合面,所述入口端盖和出口端盖均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可拆卸地固定,所述浸润装置还包括可被夹紧在所述入口端盖与入口配合面之间或者被取出的第一调节垫块及可被夹紧在所述出口端盖与出口配合面之间或者被取出的第二调节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样厚度的一第一调节垫块及一第二调节垫块构成一组调节垫块,所述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包括多组可替换使用的调节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盖板均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平行于所述波浪形结构的宽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浸润装置还包括在玻璃纤维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浸润模具上游的纤维预处理机构,所述纤维预处理机构包括箱体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用于张紧所述玻璃纤维的多个张紧辊,所述箱体具有纤维入口和纤维出口,所述纤维入口设有进口分纱器,所述纤维出口设有出口分纱器,所述进口分纱器和出口分纱器均包括与玻璃纤维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安装板和垂直于所述安装板并与安装板连接的多个分纱棒,多个所述张紧辊的轴线平行,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加热器,所述箱体的上壁还设有可连通箱体内外的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张紧辊包括多个固定辊和多个可在垂直于玻璃纤维输送方向上移动并定位的调节辊,且固定辊与调节辊在玻璃纤维被输送的方向上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多组加热机构,每组加热机构包括位于一所述张紧辊的上方上加热机构和位于该张紧辊的下方的下加热机构,所述上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箱体上壁的内壁,所述下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箱体下壁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浸润装置还包括在玻璃纤维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浸润模具下游的二次定型模具,所述二次定型模具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二挤压通道,所述第二挤压通道的纤维入口的内径大于其它部分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9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