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锁式消防机器人控制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39542.0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8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俞宁;骆昊龙;刘杰;田永平;李威;舒梓荣;曾令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B37/00 | 分类号: | A47B37/00;A47B21/00;B25J1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贺春林 |
地址: | 40005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锁 消防 机器人 控制台 | ||
本发明属于智能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锁式消防机器人控制台,包括机体和座椅,机体上安装有主显示器、控制器、操作台和制动器,操作台上安装有推杆控制件和摇杆控制件,操作台上开设有的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触发器、第一锁定器和联动杆,第一触发器包括触发环和活动架,第一锁定器包括固定片和锁定架,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二触发器、第二锁定器和联动组,第二触发器包括绞盘,第二锁定器包括两个固定卡和两个驱动杆,联动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绳、延伸器和第二拉绳,用于解决目前控制行走和机械臂移动的控制杆在使用时无法相互限制,容易出现误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锁式消防机器人控制台。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机器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消防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代替消防队员进入到火场一线进行灭火战斗,显著的提高消了防效率,减少人员伤害。对于消防机器人的控制多采用在外围设置控制台,控制台上设置多种不同的控制模块对消防机器人的行走、消防机器人的机械臂的移动及各种功能的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和机械臂的移动大多采用控制杆进行操作,由于远程控制的操作难度较大,机器人的行走和机械臂的移动大多单独进行,而目前,控制行走和机械臂移动的控制杆在使用时无法相互限制,容易出现误操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锁式消防机器人控制台,用于解决目前控制行走和机械臂移动的控制杆在使用时无法相互限制,容易出现误操作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锁式消防机器人控制台,包括机体和座椅,所述机体上安装有主显示器、控制器、操作台和制动器,所述操作台上安装有推杆控制件和摇杆控制件,推杆控制件和摇杆控制件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移动推杆控制件用于控制消费机器人的行走,通过摇动摇杆控制件用于控制机械臂的移动;所述操作台上开设有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所述安装腔底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触发器、第一锁定器和联动杆,所述第一触发器包括触发环和活动架,所述触发环固定安装于摇杆控制件上,所述活动架滑动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锁定器包括固定片和锁定架,所述固定片固定于推杆控制件上,所述固定片上设有第一齿条,锁定架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导向柱,所述锁定架滑动套设于导向柱上,锁定架上升后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啮合即可卡住固定片从而达到限制推杆控制件的目的;所述锁定架上安装有缓冲器,所述联动杆铰接于安装腔内,联动杆的一端与活动架接触另一端与缓冲器接触,活动架下降时通过联动杆可推动锁定架向上移动,当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啮合后在缓冲器的作用下使联动杆任可继续移动;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第二触发器、第二锁定器和联动组,所述第二触发器包括铰接于固定片上的驱动架和设于安装腔内的绞盘,所述驱动架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绞盘上设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锁定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卡和两个驱动杆,两个所述固定卡均滑动设于安装腔内,两个驱动杆均铰接于安装腔内,所述联动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拉绳、延伸器和第二拉绳,延伸器为弹性伸缩件,所述第一拉绳与两个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与绞盘固定连接,推杆控制件在移动时带动驱动架转动驱使绞盘旋转,绞盘通过联动组带动两个驱动杆合拢迫使两个固定卡合拢卡住摇杆控制件,从而达到限制摇杆控制件的目的,在延伸器的作用下当两个固定卡卡住摇杆控制件后绞盘任可继续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9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