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精制装置以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11811.2 | 申请日: | 202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峰;徐万鑫;徐美燚;余道腾;陈善庆;张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2;B01J4/00;B01D3/00;B01D3/02;B01D3/14;B01D3/42;C07C29/00;C07C29/80;C07C31/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何健雄 |
| 地址: | 36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氟己基 乙醇 制备 方法 精制 装置 以及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领域,公开了一种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精制装置以及应用,通过反应釜进行自动投料切断联锁、自动降温调节联锁、自动升压切断联锁,控制全氟己基乙醇进料的配比以及反应温度;通过蒸馏釜与蒸馏釜夹套蒸汽调节阀联锁进行蒸馏釜温度的自动控制,并判断蒸馏釜内馏分情况;通过精馏塔获取精馏液后,通过产品采出系统的调节阀与采出流量计瞬时流量的自动控制进行出料操作。本发明将难以处理的C6酯和C6甲基酯副产品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全氟己基乙醇。本发明提高了全氟己基乙醇生产过程工艺控制的准确度以及精确度,减少生产操作的随机误差,同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轻环保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精制装置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国汽车、电子、轻工、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对高性能氟聚合物、新型制冷剂和含氟精细化学品需求愈加迫切,氟化物的需求持续上涨,也为氟化工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氟化工既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环保、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重要配套材料。
但是,由于国外公司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垄断,使得含氟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织物整理剂的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同时由于相关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垄断性,使得在生产C6酯和C6甲基酯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使用且难以处理的副产品,一方面加大了环保的处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氟化物资源的损失。因此开展全氟己基乙醇的工艺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传统工艺上大多采用全氟己基乙基碘制备全氟己基乙醇,本发明对现行的产品工艺进行改进及优化,一方面将大量不可使用且难以处理的副产品资源进行充分回收利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全氟己基乙醇,变废为宝,从而在能耗、成本、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上都体现出技术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全氟己基乙醇制备和精制装置,不仅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还解决了人工操作强度大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生产C6酯和C6甲基酯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使用且难以处理的副产品。
(2)传统工艺上大多采用全氟己基乙基碘制备全氟己基乙醇,存在难以处理的副产品,全氟己基乙醇制备和精制装置不完善,安全性有待提高,人工操作强度大。
(3)原有全氟己基乙基碘制备全氟己基乙醇因催化剂具腐蚀性,回收效果差等特点,进行污水排放造成环保难度加大,且生产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精制装置以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所述全氟己基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
通过反应釜进行自动投料切断联锁、自动降温调节联锁、自动升压切断联锁,控制全氟己基乙醇进料的配比以及反应温度;
通过蒸馏釜与蒸馏釜夹套蒸汽调节阀联锁进行蒸馏釜温度的自动控制,并判断蒸馏釜内馏分情况;
通过精馏塔获取精馏液后,通过产品采出系统的调节阀与采出流量计瞬时流量的自动控制进行出料操作。
进一步,所述反应釜进行自动投料切断联锁包括:
反应釜处于进料状态,反应釜进料切断阀开启,待反应釜进料流量计上的流量累计值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关闭反应釜进料切断阀。
进一步,所述反应釜进行自动降温调节联锁包括:
反应釜投料完毕且具备降温条件,反应釜夹套0℃冷盐水进水调节阀开启,向反应釜夹套进行供应0℃冷盐水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降温,待反应釜内温度接近设定值后,自动调节0℃冷盐水进水调节阀开度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1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