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致密页岩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03601.9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5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华;陈昌浩;李晓平;李溢龙;漆麟;万翠蓉;王一航;丁磊;李劲涵;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251 | 分类号: | G01N23/2251;G01N23/2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致密 页岩 流体 优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致密页岩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本发明通过四种不同配方的入井流体作用页岩储层后,通过研究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矿物组分的改变以及宏观孔渗值的改变,进行储层评价,优选与储层适应的入井流体;其技术方案是:将配制好的不同入井流体对岩样进行浸泡和驱替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测试、基础孔渗测试结果,对储层岩样分别进行微观和宏观评价,并将微观与宏观评价结果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与页岩储层适应的入井流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评价体系有效性强,多重评价,说服性强,可推广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评价致密页岩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
背景技术
自首次发现油气资源作为燃料,到第二次能源革命期间,常规油气藏的到充分的勘探开发,开采和使用量越来越大,常规的油气资源面临巨大的开采压力。因此,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功,促使我国的油气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变化。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我国发现了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其中页岩油气的探明储量十分巨大,但是开采难度也随之加大。页岩油气储层属于典型低孔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差,流通性较差。因此,要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开采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形成有效产层。压裂技术的运用是油气资源勘探的一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储层伤害问题成为了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页岩气储层组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储层性质非常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从而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加大开采成本和开采难度。面对这类严峻问题,急需寻找出与页岩气储层相适应的入井流体,降低储层的损伤程度。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入井流体的研究依然停留于单一流体对储层的影响,很少有同时对同一储层,应用不同入井流体开展实验,从中优选出与储层相适应的入井流体,达到较少储层的损伤,降低储层损失,从而达到改善页岩气储层渗流环境的目的,得出一种评价致密页岩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先今页岩油气藏在压裂后,入井流体进入储层后对储层造成固相和液相损伤,从而导致储层的孔隙堵塞,降低孔喉的连通性,降低储层渗透率,使得油气产出量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对比不同入井流体作用页岩储层后宏观孔渗参数变化和微观孔隙空间、岩样黏土矿物含量的变化,计算宏观数据变化率和微观结构变化率,分别带入宏观评价系数和微观评价系数,最后结合宏观和微观的评价系数进行四种不同流体对页岩储层的综合评价,从而优选出与页岩气储层相适应的入井流体的方法,使得入井流体进入储层后降低储层损伤,改善储层流通性,提高页岩油气藏的采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致密页岩气储层的入井流体的优选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00、钻取四块相同区块不同层位的页岩储层岩样,对页岩储层岩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烘干岩样,通过气测出页岩储层岩样的孔隙度f1,通过气测出页岩储层的渗透率k1;
S200、将气测后的页岩储层岩样沿端口截面切下一块厚度为1cm的薄片,进行原位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确定原始地层页岩储层岩样的裂缝宽度L1、孔隙直径D1及黏土矿物含量W1;
S300、配制含有机防膨剂的减阻水、未含有机防膨剂的减阻水、含有机防膨剂的胍胶液以及未含有机防膨剂的胍胶液四种入井流体,并静置24小时自动破胶;
S400、将烘干后的页岩储层岩样抽真空12小时,加压15MPa饱和原油12小时;
S500、利用配制好的含有机防膨剂的减阻水、未含有机防膨剂的减阻水、含有机防膨剂的胍胶液以及未含有机防膨剂的胍胶液分别驱替四块原油饱和后的页岩储层岩样,直至溶液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3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