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9549.4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华;蒋飞;吴静;乔冰洁;徐宝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25;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9 | 代理人: | 杨婷 |
地址: | 272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鲜食 玉米 秋季 马铃薯 间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本发明中,将马铃薯和鲜食玉米按照1:2的比例进行种植,且在鲜食玉米收获后保留其秸秆,在马铃薯薯苗出齐后去除玉米秸秆。采用本发明,有效缩短了两者的共生期,填补了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使种植户的收入有所增加,同时前期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后期避免马铃薯倒伏,另外,田间管理方面,方便机械操作,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产量高、成熟早、用途广泛、产量稳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等优点。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安全保障作物,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玉米,禾本科玉蜀黍属,是我国农业中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作为三大粮食作物,因其丰富的产出和较高的可利用价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
目前,我国鲁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在收获春马铃薯后,一般采用秋马铃薯和普通玉米种植行数比例1:1的方式播种,该种植方式中由于普通玉米的生长期较长,造成二者作物共生期较长,在播种秋马铃薯、收获玉米等田间管理方面,无法使用机械操作,明显的增加了劳动力使用量和劳动强度,并且在共生期马铃薯出现徒长现象,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采用本发明,在鲜食玉米为马铃薯遮荫促其提早出苗的同时,既减少了劳动力使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达到节本增效,使种植户的收入有所增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鲜食玉米和秋季马铃薯的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鲁西南马铃薯种植区,收获春马铃薯后,整地开沟起垄。6月上旬于垄间沟底播种鲜食玉米,每隔2垄播种1行鲜食玉米;玉米开花18~20d后一次性收获鲜食玉米商品穗,同时保留田间玉米秸秆,以便于为秋马铃薯遮阴;玉米生长前期以中耕除草为主,同时注意及时抗旱排涝。
(2)8月中旬,垄上开沟,撒施氮磷钾复混肥,播种秋季马铃薯种薯;
(3)待薯苗出齐后,去除玉米秸秆,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土壤持水量达75%-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0%~85%;马铃薯现蕾或封垄前,随着除草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马铃薯发生青头现象;收获前7d停止浇水;秋季霜降后及时收获秋季马铃薯。
步骤(1)中整地开沟起垄时,垄间距70cm,垄高15cm。
步骤(1)中播种鲜食玉米时密度为4000~4500株/666.7m2,行距为140cm,穴距为20~25cm,2株/穴。
步骤(1)中鲜食玉米生长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所述杀虫剂选自14%的虫螨腈·茚虫威悬浮剂,或12%的甲维虫螨腈悬浮剂等,其用量为40~50ml/666.7m2,以防治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危害果穗的害虫。所述杀菌剂选自30%的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或28%的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等,其用量为30~40ml/666.7m2,以防治玉米锈病、大小斑病,来保证鲜食玉米穗的商品性。
步骤(2)中播种马铃薯种薯时株距为20~25cm。
步骤(2)中垄上开沟时,沟深8-10cm,所述氮磷钾复混肥中,以质量比计,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2:1:4;所述氮磷钾复混肥的用量为2250kg/hm2。
为防止高温烂薯,步骤(2)中种薯采用30~50g的小整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5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