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3532.8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费超;钮钟丽;倪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6 | 分类号: | B60N2/16;B60N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重力 座椅 调节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包括一对坐垫骨架侧板,一对坐垫骨架侧板的后端铰接设置于一支撑部件的后端上,一对坐垫骨架侧板的前端通过一对第一连杆和一对第二连杆铰设于支撑部件上,其还包括一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以及一电动丝杆机构,第一连接构件的两端与一对坐垫骨架侧板的最前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构件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的铰接点位置比第一连接构件的位置更加接近支撑部件的后端;电动丝杆机构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构件上,电动丝杆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二连接构件相连接。本发明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向座椅的后侧突出,释放了座椅前端其它结构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于进步,人们在车内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乘坐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产生了对舒适性要求很高的座椅。在乘坐汽车时,人们为了更为舒适的乘坐,会希望座椅能够尽可能的向后调节,使人能够躺在车上休息,即零重力姿态。但目前零重力座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都比较复杂,成本较高,结构稳定性不够。
车体内部的座椅包括座体和与座体相连的靠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座椅调节机构普遍是对座椅在车体内前后位置的调节,以及靠背角度的调节,而有关座体角度的调节较少。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588455A公开的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机构,其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和靠背,座体包括框架,框架的前端部设有坐盆,框架的后端部铰接设置。倾角调节装置包括前支架组件和驱动组件,前支架组件的前端部与框架的前端部铰接,前支架组件的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驱动部与前支架组件铰接,驱动部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与连接部螺纹连接,且连接部远离驱动杆的端部也铰接设置;驱动部能够驱动驱动杆进行转动,以改变驱动杆旋入连接部的长度,进而使得前支架组件能够相对固定铰接点转动,并迫使框架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座体的倾角以及靠背倾角的调节。该专利前端驱动的两个驱动杆向外侧突出,侵占了前端其它机构的空间,适配性差;丝杆驱动的另一端固定于滑轨上面,结构布置受限于滑轨的结构,增加了机构布置的限制条件,实际应用性差。另外驱动端位于坐垫的一侧,远离驱动端的另一侧连杆机构自由,存在坐垫前端左右侧刚性不一致的问题。
另外目前现有一款基于五连杆骨架的零重力座椅,但其平稳性较差,同时五连杆其中两个连杆往坐垫外侧凸出,占据空间大,并且调高结构为齿条与电机的形式,成本较高,制造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座椅所存在的两个驱动杆或者两个连杆向外侧突出,侵占了前端其它结构的空间,适配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两个驱动杆朝座椅内侧突出,释放座椅前端其它结构的空间的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针对现有座椅所存在的丝杆驱动的另一端固定于滑轨上面,结构布置受限于滑轨的结构,增加了机构布置的限制条件,实际应用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丝杆驱动的两个固定点均布置在座椅上面,不依赖周边环境,实际应用性很好的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针对现有座椅所存在的驱动端位于座椅一侧,远离驱动端的另一侧连杆机构自由所存在的坐垫前端左右刚性不一致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丝杆驱动端布置在坐垫前端中部,可以保证坐垫两侧拥有同等的刚性性能的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该汽车零重力座椅调节机构调整到零重力模式时,连杆自锁,稳定性和间隙表现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3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