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油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8007.7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谭大庆;何勇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浦机械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7/10 | 分类号: | F02M7/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立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5 | 代理人: | 廖明亮 |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油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油器,包括壳体,壳体内横向设置有气流通道,壳体上竖向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通道开、闭的气阀组件,气阀组件上的油针与气流通道轴线垂直相交;油针包括呈柱形的杆体,沿杆体轴向设置有空腔,空腔其中一端为敞口、另一端封闭,在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细孔,所有细孔与空腔相通,细孔对称布置有两排,同一排的所有细孔中心的连线与杆体轴线平行;细孔的朝向始终与气流通道内流体的主要流向垂直。本发明以纯机械的结构实现了极其接近理想空燃比的特性,实现极佳的燃烧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油器。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目前,主要有柱塞式化油器、真空化油器、电喷化油器。
现有技术中,文献CN2014207246614公开的化油器,包括轴向水平且中间段横截面积缩小的气体流道,气体流道上方开孔,该孔内设置能在竖直方向运动的活塞(相当于柱塞),活塞下端设置调节气体流量的量孔针阀,量孔针阀轴向竖直且小端朝下,在气体流道下方对应于量孔针阀的位置设有针阀量孔,量孔针阀的小端能在针阀量孔内部上下移动,针阀量孔的下端连通储油箱。文献CN206503649U公开的柱塞式化油器,在化油器本体喉道位置设置有喷嘴体,喷嘴体中的喷嘴下是喇叭形导流面,导流面是一个下端锥孔圆柱形旋流器,导流面和旋流器与喷嘴同轴,柱塞油针穿过喷嘴和旋流器的中间通孔,柱塞油针的下端连接柱塞阀,柱塞油针受拉线或膜片的驱动带动柱塞阀上下移动。
如前所述化油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控制不够精确,在正常驾驶时不能迅速对发动机负荷的改变作出反映,调整混合气浓度。致使发动机经常处于不充分燃烧的状态,尾气排放中有害物质含量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同时会产生较高的油耗。
更关键地是,理想情况下的空燃比为14.7:1,而现有的纯机械式化油器都很难获得接近该理想特性的空气燃料混合物,且难以灵活、精确修订空燃比数据,难以适应发动机高原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极其接近理想空燃比的化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油器,包括壳体,壳体内横向设置有气流通道,壳体上竖向设置有用于控制气流通道开、闭的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气阀组件上的油针与气流通道轴线垂直相交;油针包括呈柱形的杆体,沿杆体轴向设置有空腔,空腔其中一端为敞口、另一端封闭,在杆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细孔,所有细孔与空腔相通,细孔对称布置有两排,同一排的所有细孔中心的连线与杆体轴线平行;细孔的朝向始终与气流通道内流体的主要流向垂直(气流通道内流体的主要流向,是指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气流通道的轴线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采用设置在所述杆体上的限位块对所述油针进行环向限位,所述杆体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呈圆形;作为优选方案之二,采用非圆柱形的所述杆体自身对所述油针进行环向限位,这种结构在确保燃油高效雾化的情况下还能够简化油针结构,甚至无需增设对所述油针进行环向限位的部件。
为进一步提高燃油雾化效果,所述杆体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呈椭圆形;或者,所述杆体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呈半圆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组合结构,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该半圆形直边重合;所述细孔设置在该等腰三角形底角所在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径向穿过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杆体下端直接或间接伸入燃油中,所述杆体顶部连接气阀组件的柱塞,且燃油在负压的作用下只能够从所述细孔中喷出以形成油雾,刚喷出的油雾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气流通道轴线垂直。采用这样地结构能够很轻松地将燃油以吸出,使燃油以油雾方式更加均匀第进入气流通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浦机械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浦机械科技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负载调节器变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