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3642.6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毛燕东;唐上峰;马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01B32/40;C01B32/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李雪松 |
| 地址: | 065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石 能源 转化 利用 中和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及方法,该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设置有化石能源利用装置、二氧化碳捕获装置,还设置有热催化转化装置和/或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二氧化碳捕获装置用于对化石能源利用装置产生的含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捕集以获得二氧化碳。热催化转化装置和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均用于对二氧化碳进行催化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也就是说,既可以通过热催化转化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也可以通过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以此实现将二氧化碳彻底转化为可使用的碳基化学品,达到零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电能到化学能的转换与存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碳中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占比84%,非化石能源占比16%。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是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为了实现降低碳排放,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化石能源对保障能源系统安全、稳定长期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将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使用的碳基化学品,达到零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电能到化学能的转换与存储,实现化石能源利用的碳中和,是本申请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包括化石能源利用装置以及二氧化碳捕获装置;所述化石能源利用装置用于对化石能源进行转化利用以生成含二氧化碳烟气;
所述二氧化碳捕获装置的捕获入口与所述化石能源利用装置的二氧化碳烟气出口连通,所述二氧化碳捕获装置用于对所述含二氧化碳烟气进行捕获分离,以获得二氧化碳,所述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具有可供所述二氧化碳排出的二氧化碳出口;
所述化石能源转化利用碳中和系统还包括热催化转化装置和/或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
所述热催化转化装置具有可供氢气进入的第一进口以及与所述二氧化碳出口连通的第二进口,所述热催化转化装置用于对所述二氧化碳与氢气进行催化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
所述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具有可供水进入的第三进口和与所述二氧化碳出口连通的第四进口;所述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装置用于对所述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催化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热催化转化装置包括热催化转化单元和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单元;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具有所述第一进口以及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用于对所述二氧化碳与所述氢气进行催化转化以生成所述碳基化学品和一氧化碳;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具有可供所述一氧化碳排出的一氧化碳出口;
所述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单元具有可供氢气或水进入的第五进口以及与所述一氧化碳出口连通的第六进口;所述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单元用于对所述一氧化碳与水进行电催化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或,所述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单元用于对所述一氧化碳与氢气进行热催化转化以生成碳基化学品。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还包括产物分离循环装置,所述产物分离循环装置的产物进口与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连通,所述产物分离循环装置用于对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产生的碳基化学品、一氧化碳以及未转化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以获取所述碳基化学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所述产物分离循环装置的二氧化碳排放口与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连通,以向所述热催化转化单元内返送所述二氧化碳;
所述产物分离循环装置的一氧化碳排放口与所述一氧化碳催化转化的单元连通,以向所述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单元提供一氧化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3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