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前后对称翼型的矢量动力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69721.1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于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22 | 分类号: | B64C27/22;B64C27/26;B64C5/06;B64D27/24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49 | 代理人: | 郑聪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前后 对称 矢量 动力 飞行器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基于前后对称翼型的矢量动力飞行器,包括矩形前后对称的主翼和分别位于所述主翼两侧的两个尾翼(4),以上三者中间通过机身(3)进行连接;每个尾翼由两片翼面组成,同组翼面中通过插入尾翼连接横杆(20)进行连接,所述尾翼连接横杆(20)的中部通过连接器与尾翼连接纵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尾翼连接纵杆(9)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机身(3)内部设置的轴承与所述机身(3)连接。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复合式无人机基础上,其动力组朝向可在沿飞行器滚转轴180°范围内无极调节,结合飞控系统可实现动力组的换向,从而实现飞行器空中前后换向,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复合式飞行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前后对称翼型的矢量动力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小型实用无人机,以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布局方案为主,固定翼飞行器载重量大,滞空时间长,但在速度过低时,会导致机翼失速而失去升力,因此很难完成悬停、原地调转、垂直起降等动作,同时对于起降空间和飞行环境要求较高。多旋翼无人机任务形态多样,可进行悬停,但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完全由螺旋桨的转速控制,无法做到快速、灵敏、准确的姿态切换。而目前并没有一种方案能够同时集两种布局的优点为一体,同时实现空中前后换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新型无人机布局设计,即基于前后对称翼型的矢量动力飞行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前后对称翼型的矢量动力飞行器,包括矩形前后对称的主翼和分别位于所述主翼两侧的两个尾翼(4),以上三者中间通过机身(3)进行连接;
所述尾翼(4)为中心对称翼型的全动翼面,每个尾翼由两片翼面组成,同组翼面中通过插入尾翼连接横杆(20)进行连接,所述尾翼连接横杆(20)的中部通过连接器与尾翼连接纵杆(9)的一端连接,所述尾翼连接纵杆(9)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机身(3)内部设置的轴承与所述机身(3)连接,每个尾翼(4)上都设置有尾翼舵机组。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3)上,主翼和尾翼(4)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副舵机(14)放置在所述连接件预留的孔位中,将电机座(15)与所述副舵机(14)连接,电机(16)安装在所述电机座(15)上与所述副舵机(14)连通,所述电机(16)与旋翼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6)与所述机身(3)通过机身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函道风扇12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连接杆(6)中部,位于所述机身(3)的两侧;两个函道风扇(12)位于风扇连接杆(5)的两侧,所述风扇连接杆(5)中部穿过设有轴承的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固定在所述机身(3)的正下方,还包括拉杆(22),所述拉杆(22)一端与所述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拉杆(22)另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风扇连接杆(5)穿过该轴承,在所述机身(3)下还安置有动力组舵机(24),动力组主动齿轮(7)与动力组舵机(24)相连,所述动力组主动齿轮(7)与固定在所述风扇连接杆(5)上的动力组从动齿轮(8)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尾翼舵机组包括尾翼舵机(10),所述尾翼主动齿轮(23)与所述尾翼舵机(10)相连,所述尾翼主动齿轮(23)与固定在所述尾翼连接纵杆(9)上的尾翼从动齿轮(11)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翼包括机翼(1)和分别位于所述机翼(1)两侧的两个全弦长副翼(2),所述机翼(1)内部沿展向设置有一根长度与展长相同的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中空设置,其两端部的内部都设置有轴承,所述副翼(2)上设置有副翼连接杆(17),所述副翼连接杆(17)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6)内,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机翼(1)的两端都设置有副翼舵机组。
进一步的,每个副翼舵机组包括一个副翼舵机(21),副翼主动齿轮(19)与所述副翼舵机(21)相连,所述副翼主动齿轮(19)与固定在所述副翼连接杆(17)上的副翼从动齿轮(18)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9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