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5164.6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敏;张晓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可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51 | 分类号: | H04M3/51;H04M3/5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窦军雷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语音 交互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通讯连接且实现语音信息交互的用户终端和人工语音终端;与人工语音终端实现语音信息交互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语音机器人对接收的语音进行用户意图分析,生成回复语音并传输至人工语音终端;机器人耳麦单元,用于监控人工语音终端,分析用户终端发送的语音A,对语音A的音频流编码成语音B;或是接收智能语音机器人发送的语音C,对语音C的音频流编码成语音D;人工语音终端将语音D发送至用户终端;机器人耳麦单元与人工语音终端通讯连接。本发明从繁杂的接口、协议、信息安全和流程中解耦,在技术底层进行切入,任意以CTI技术为基础的应用上实现智能语音机器人的无缝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英文名“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简称CTI,是将计算机和电话两种技术集成,使电话通信和计算机信息处理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应用技术。是呼叫中心(Call Center)、视频/语音即时通讯(如微信视频/语音、腾讯会议、Zoom等)系统的核心技术。
智能语音交互,是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智能语音交互在人工客服,即时语音通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智能语音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机器与人自然语音对话的系统,它将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交互引擎、智能语音合成等技术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应用技术,是呼叫中心系统进一步发展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如图1所示,在传统呼叫/客服/视频/语音会议领域,人工需要借助基于CTI技术的系统,如呼叫中心系统、语音即时通讯系统、IP电话等,在人工终端上实现与用户的语音通话,由于受限于传统技术的限制,呼叫中心系统和即时语音系统等都没有提供对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方案,在对这些行业的系统进行升级或改造时,会遇到系统对接困难,甚至没有开发技术可以对接的情况。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可规避新老系统对接、改造及升级是带来的技术限制,将语音即时通话及CTI系统“无感”对接到智能语音机器人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包括
通讯连接且实现语音信息交互的用户终端和人工语音终端;
与人工语音终端实现语音信息交互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语音机器人对接收的语音进行用户意图分析,生成回复语音并传输至人工语音终端;
人工语音终端还设置机器人耳麦单元,用于监控人工语音终端,分析用户终端发送的语音A,对语音A的音频流通过音频编码技术流化并封装成智能语音机器人可接收的语音B;或是接收智能语音机器人发送的语音C,对语音C的音频流通过音频编码技术流化并封装成用户终端可接收的语音D;人工语音终端将语音D发送至用户终端;
机器人耳麦单元与人工语音终端通讯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人耳麦单元包括
语音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人工语音终端是否有语音A输入;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语音监测模块监测到的语音A的音频流进行编码成语音B;
通讯模块,用于实现与用户终端和智能语音机器人之间语音通讯;
语音发送模块,将语音B发送至智能语音机器人,或是将语音D发送至用户终端;
语音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语音监测模块监控到的语音A或智能语音机器人反馈的语音C;
第二编码模块用于对智能语音机器人反馈的语音C的音频流进行编码成语音D;
语音发送模块用于将语音B发送至智能语音机器人或将语音D发送至用户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可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百可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5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