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柱总成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3568.3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申炎武;王鹏翔;贺方平;唐巍;周剑;龚洁;王淼;芦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柱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A柱总成包括呈镜像对称地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的两个A柱。每一A柱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封闭三角形结构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连接柱体;其中,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均位于连接柱体的上方,第一柱体位于第二柱体的前方,且第一柱体的靠近车辆中心的一侧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侧边相连,第一柱体为空腔结构,以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一柱体的变形进行吸能。三个柱体形成三角形结构大大增加了A柱的强度,可以很好的保护车内人员。行人撞击在A柱处时会优先撞击在第一柱体处,而第一柱体为空腔结构,那么该第一柱体很容易变形,因此在碰撞时进行吸能,从而保护行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柱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越来越深入,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日益增加,行人遭受车辆撞击导致受伤和死亡的事故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提升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成为各个汽车厂商和车辆测试机的重点研究工作。
在实际对车辆设计过程中,在设计车辆的A柱结构时,因为需要保护乘员,A柱需要用较大的截面和较强的材料来保证乘员舱不变形,但由此带来的缺点是,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行人撞击在A柱处时,由于A柱强度较大导致撞击时A柱对行人头部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行人的头部保护和车内的乘员保护在此产生比较大的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A柱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对行人的头部和车内成员进行保护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行人和车内成员均进行保护时A柱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一种A柱总成,包括呈镜像对称地设置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两侧的两个A柱,每一所述A柱包括首尾相连形成封闭三角形结构的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连接柱体;其中,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均位于所述连接柱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柱体位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前方,且所述第一柱体的靠近车辆中心的一侧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柱体为空腔结构,以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所述第一柱体的变形进行吸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体包括:
第一内板;
第一外板,位于所述第一内板的远离所述车辆中心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外板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内板外周相互连接形成中间具有空腔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板处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在靠近所述第二柱体的侧边处均设置有多个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体的材质为具有第一预设屈服强度的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体包括:
第二外板;
第二内板,其外周与所述第二外板的外周焊接在一起形成具有空腔的结构;和
加强板,位于所述空腔处,并与所述第二内板焊接在一起用以加强所述第二柱体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体具有第二预设屈服强度,所述第二预设屈服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屈服强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体位于水平面内,并沿着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柱体的位于下方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体的前端连接,且在连接处所形成的夹角呈第二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二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位于上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则与所述连接柱体的后端连接,以形成封闭的三角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0-30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5-45度;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连接柱体处的夹角为钝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3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