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1337.9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程万林;陈佳程;陈建华;夏彬;杨文强;杨浩跻;张佳俐;叶邑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F1/08;C22C1/03;C22C1/06;B21B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王玲华 |
地址: | 3153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稳态 难混溶铜 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4~40%的Fe,0.1~1%的Mn,0.2~1.5%的Si,0.1~0.8%选自Co、Ag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Mn以锰铁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Si以硅铁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Co以铜钴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Ag以银锭的方式加入,余量的Fe以铜铁母合金的方式加入,剩余的Cu通过电解铜的方式加入。本发明在铜铁合金的基础上添加了Mn、Si、Co和/或Ag元素,且Fe采用铜铁母合金的方式加入,提高了铜铁合金成分均匀性及综合性能,获得组织细小的铁含量≥4%的铜铁合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电气行业的发展,铜及铜合金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引线框架、连接器及其他电子电气元件。其中铜铁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铜铁合金同时兼具铜和铁的固有特征,具有高的导热性、高的强度、高的导电性,以及其他出色的物理性能。同时铁是一种廉价的金属并且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制备铜铁合金的原料极易获取。但是铜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偏析,这阻碍了铜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
从热力学上分析,虽然铜铁合金的混合焓(△Hmix)为正,但是△Hmix的大小并不是很大,高温下由于熵对混合自由能的贡献,导致在高温下铜液和铁液能够互溶,但是凝固过程中缺乏热力学驱动力,液相会发生分离,分离成富Fe相的L1和富铜相的L2,即L→L1(富铁相)+L2(富铜相),从而导致成分大量偏析,铜铁合金难以实现合金化。从Cu-Fe二元相图(图1)上来看,Fe含量大于3%以上便会发生偏析。若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含铁量>3%的Cu-Fe合金会发生严重的成分偏析或Cu和Fe相的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成分组织均匀的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如下技术实现:一种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所述的铜铁合金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4~40%的Fe,0.1~1%的Mn,0.2~1.5%的Si,0.1~0.8%选自Co、Ag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余量为铜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上述亚稳态难混溶铜铁合金中,其中Mn以锰铁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Si以硅铁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Co以铜钴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Ag以银锭的方式加入,余量的Fe以铜铁母合金的方式加入,剩余的Cu通过电解铜的方式加入。
在本发明铜铁合金中Mn元素的添加有助于实现铜铁合金成分的均匀性;Si元素的添加能够使Fe相更加细小,还能使铜铁合金在保持高弹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Co元素的添加能够更容易获得均匀的树枝状结晶,同时Co完全溶于Fe中,在不影响导电率的同时能提高合金的强度;Ag的添加能够生成更小的树枝状结晶,从而增强铜铁合金的力学性能。再者,铜铁合金中以铜铁母合金的方式加入,当母合金加入到熔体后,此时的熔体的表面能足够高,足以补偿部分摩尔过量的吉布斯自由能GmixFe,表面能作为驱动力能够防止在凝固过程中富铁相的聚集,从而获得成分均匀的铜铁合金。
作为优选,铜铁母合金通过如下方法制得:配料:按质量百分比计40~50%纯铁和50~60%电解铜,在非真空感应高频炉内将原料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1500~1600℃,反复熔炼4~5次,熔炼过程采用以下覆盖剂进行覆盖,最后熔体入模具冷却得铜铁母合金。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覆盖剂按质量百分比配比:CaF2 15~20%,NaF 25~35%,Na3AlF6 35~50%,CaO 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1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