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位噪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41607.8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5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梁建华;梁智彪;周威;彭福洲;邓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G06N3/0442;G06N3/0464;G06N3/047;G06N3/048;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胡大成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位 噪声 抑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相位噪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通过相位噪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公共相位误差的相位噪声,生成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通过相位噪声第二抑制模型,抑制所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中子载波之间干扰的相位噪声,生成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输出所述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这样,提升误码性能,降低误码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位噪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发展到如今,已经进入了新的纪元。伴随着移动多媒体应用的爆炸式发展,标志着通信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位噪声,实际上是对频率源频率稳定度的一种表征。在通信系统中,发送端与接收端都需要产生相应的载波以完成相应的射频与基带间的频谱转换。对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OFDM)通信系统,相位噪声会产生公共相位误差(Common Phase Error,CPE)和载波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由于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失真、晶振的抖动等因素的影响,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夹杂着相当程度的杂散干扰和随机的相位漂移。在高频段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接收机中,相位噪声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误码性能,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实际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尽管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利用循环前缀或其他方式,对相位噪声进行补偿,但相位噪声的抑制性能仍然很差,进而导致相位噪声误码性能下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提升系统误码性能的相位噪声抑制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升系统误码性能的相位噪声抑制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位噪声抑制的误码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一种相位噪声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
通过相位噪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公共相位误差的相位噪声,生成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
通过相位噪声第二抑制模型,抑制所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中子载波之间干扰的相位噪声,生成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
输出所述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
进一步的,通过相位噪声第二抑制模型,抑制所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中子载波之间干扰的相位噪声,生成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具体包括:
通过相位噪声第二抑制模型中的神经网络单元,抑制所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子载波之间干扰的相位噪声,生成最终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据;
其中,所述神经网络单元,包括:
输入层;
隐藏层;
输出层。
进一步的,所述神经网络单元的隐藏层至少包括深度神经网络隐藏层、循环神经网络隐藏层其中之一。
进一步的,相位噪声第二抑制模型中神经网络单元的隐藏层至少设有梯度下降策略。
进一步的,通过相位噪声第一抑制模型,抑制所述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公共相位误差的相位噪声,生成第一抑制模型抑制后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数据,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未经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1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