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nSe场效应晶体管的核酸检测传感器及其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5704.8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许多;李俊吉;李涵;熊云海;戴晨东;熊光楷;周钰凯;张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C12Q1/68;G01N33/48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inse 场效应 晶体管 核酸 检测 传感器 及其 病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nSe FET的核酸检测传感器及其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所述传感器的构建包括:(1)将机械剥离得到的超薄InSe材料作为FET传感器的沟道材料;(2)将SiO2/Si衬底上的超薄InSe通过ALD沉积Al2O3;(3)旋涂PMMA胶,利用EBL技术在PMMA层上构建电极图案;(4)通过EBE得到高质量的源、漏电极;(5)再次沉积Al2O3钝化层;(6)通过低镀率EBE沉积得到均匀分布的Au纳米颗粒作为探针位点;(7)利用EBL在沟道处制造窗口用于DNA探针修饰;(8)将器件孵育在含有DNA探针的磷酸缓冲液中。本发明的InSe FET传感器的电学性能良好,检测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新冠病毒的超低浓度核酸检测,同时具有核酸变异判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InSe场效应晶体管的核酸检测传感器及其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呼吸类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流行病。截至2021年8月,全球现确诊病例超过20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400万人。同时,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德尔塔毒株”等变异株,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能力强、再变异性高的特点。防疫的种种挑战对新冠病毒早期诊断和变异判断都提出了更快、更准确的要求。
在目前可用的许多诊断方法中,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ET)的生物传感设备具有其优点,包括使用少量分析物进行高灵敏度和瞬时测量的能力。这使得该技术相比较PCR等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具有耗时短、准确率高的优点。
二维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学性能,多年来一直是微电子器件材料研究的热点。同时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许多新兴的二维材料对各种分析物(离子、葡萄糖、核酸、蛋白质等)非常敏感,在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合来看,基于二维材料的FET传感器非常适合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电子皮肤或生物监测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5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头解码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海水改性赤泥负载氧化锌吸附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