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24804.9 | 申请日: | 202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颜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豪鼎盛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6/06;C04B20/02;C03C13/06;C04B111/20;C04B111/27;C04B14/46;C04B16/02;C04B14/10;C04B18/08;C04B18/04;C04B14/28;C04B14/02;C04B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清水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水泥280‑300份、细骨料750‑800份、粗骨料850‑900份、复合纤维10‑14份、掺合料160‑180份、填料30‑40份、水170‑180份以及减水剂4‑6份;所述复合纤维由重量比8‑10:4‑6:4‑6:1‑2的为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以及水镁石纤维组成。本申请的清水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其以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与螺栓孔眼、明缝和禅缝等组合形成的自然状态作为装饰面,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与朴素大气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种现代主义的建筑艺术形式。清水混凝土是一次性浇筑成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又因其省去了装饰缓解,使得施工更加便捷,也减少了建筑垃圾,因此是一种很好的绿色环保建材。
由于清水混凝土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环境的侵蚀破坏而产生微细裂纹,随着微细裂纹的生长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脱落、钢筋腐蚀等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装饰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严重制约了清水混凝土的推广与发展。因此,亟需一种抗开裂的清水混凝土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水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清水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
水泥280-300份、细骨料750-800份、粗骨料850-900份、复合纤维10-14份、掺合料160-180份、填料30-40份、水170-180份以及减水剂4-6份;
所述复合纤维由重量比8-10:4-6:4-6:1-2的为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以及水镁石纤维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素纤维具有抗裂性好、保水性好的优点,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稳定性高的优点,聚乙烯醇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分散性好、耐光性好以及耐腐蚀性好的特点,水镁石纤维具有刚性大、抗碱性能强、耐热性好的优点。采用玄武岩纤维、聚乙烯醇纤维、木质素纤维以及水镁石纤维复配的复合纤维,可以在混凝土中分散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使拌合好的混凝土拌合料均匀的保持原状稳定,更好的抵抗由收缩带来的应力开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引起清水混凝土开裂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内部因素外,外界环境的碳化破坏、氯离子侵蚀以及硫酸盐侵蚀等因素都是造成清水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混凝土抗渗性较差时,水分子的侵入也会加重混凝土的开裂。在本申请中,复合纤维的加入还可以有效抵抗氯离子侵蚀以及硫酸盐侵蚀,从而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掺合料和填料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以降低二氧化碳的侵蚀碳化和水分子的渗入,降低碳化破坏,从而抑制混凝土的开裂以及裂缝的进一步增长。
优选的,所述掺合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将高岭石、粉煤灰、电石渣、石灰石以及高镁铁矿石按照10:6-8:6-8:2-3:1-2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料;
将混合料进行不同程度的粉碎,分别得到细度为100-200目的细混料和细度为60-80目的粗混料;
将细混料800-900℃的温度下,煅烧1-2h,得到轻烧混合料;
将粗混料1200-1400℃的温度下,煅烧4-6h,得到重烧混合料;
取轻烧混合料和重烧混合料按照重量比为1-3:1的比例混合,得到掺合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豪鼎盛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豪鼎盛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4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