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配菌群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122085.7 申请日: 2021-09-24
公开(公告)号: CN115851475A 公开(公告)日: 2023-03-28
发明(设计)人: 孙超岷;高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2D3/02;C12R1/01;A62D101/2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李颖;高笑
地址: 266071 ***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生物 复配菌群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洋来源微生物复配菌群及其应用。复配菌群为Exiguobacterium profiundum MB1,Halomonas venusta MB2,Ochrobactrum sp.MB3中任意菌株的组合;各菌株均已保藏,信息详见说明书。本发明复配菌群复配菌群能够在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上定殖生长,并且对两种塑料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与传统的塑料污染物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法降解塑料污染物在解决“白色污染”方面具有环保、高效的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洋来源微生物复配菌群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的大量存在及其难降解性,已经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快对塑料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人们主要采取填埋、焚烧、或者回收利用的方法处理废弃塑料污染制品[1]。然而,填埋埋法不仅占据匮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焚烧法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回收塑料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低。进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真正实现其生物降解,尤其是石油来源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降解。相比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方法具有绿色环保效的特点[2]。

塑料的生物降解过程主要包括生物腐蚀(Bio-deterioration)、生物片段化(Bio-fragmentation)、同化(Assimilation)和矿化(Mineralization)[3]。生物腐蚀是由微生物在塑料的表面或内部附着并形成生物膜,在胞外酶和/ 或释放到胞外的化合物的作用下扩大塑料孔隙从而改变塑料的理化性质。生物片段化指微生物将不能穿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高分子量聚合物切割成低分子量低聚物或单体,这一过程是由加氧酶催化,使塑料的长碳链上形成羟基或过氧基等水溶性的中间产物,并被后续的酶系催化转化。同化和矿化是塑料生物降解的最后步骤。其中,同化是指微生物内吸收单体,但单体的降解不完全,同化物进一步产生许多次级代谢产物;而矿化是指单体被微生物彻底降解最终形成CO2和H2O等小分子物质[4]。虽然已经筛选出了多种可以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也发现了一些可以降解塑料的酶类,但是针对塑料完整而深入的生物降解机制至今未被明确阐释,降解效率远远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筛选具有高效降解塑料能力的微生物并阐明其降解途径势在必行。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和人工构筑的污染物处理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是由多种微生物(即微生物组)协同作用完成的。多种微生物组成的降解菌群与单一降解菌相比,因其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高的降解效率、更广泛的应用空间[5]。因此,认知塑料降解微生物组的功能结构及其内部功能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对塑料降解生物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而功能优化和人工立体构建微生物组则是实现新一代环境生物技术的有效策略。因此,从自然界发现新型塑料降解菌群,针对不同塑料垃圾构建功能更为强大的“鸡尾酒”式复合菌剂,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Geyer,R.,J.R.Jambeck,and K.L.Law,Production,use,and fate of allplastics ever made.Sci Adv,2017.3(7):p.e1700782.

2.Ghosh,S.K.,S.Pal,and S.Ray,Study of microbes having potentialityfor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s.Environ Sci Pollut Res Int,2013.20(7):p.4339-55.

3.Krueger,M.C.,H.Harms,and D.Schlosser,Prospects for microbiological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plastics.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5.99(21):p.8857-7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2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