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车辆防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6359.1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霞;李思凡;王斌;赵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T7/22;G01S13/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阮建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车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车辆防撞系统,包括探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探测模块和警报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探测模块用于在车辆启动、行驶和转向的过程中探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障碍物的运动速度及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障碍物的运动速度和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生成报警信号;所述警报模块执行所述报警信号进行报警。司机根据警报模块的报警信号进行驾驶操作,减少因视觉盲区和判断失误对车辆驾驶操作造成的安全影响,有助于提升车辆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车辆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需要变车道或转弯时,驾驶员往往通过观察后视镜来确定后面来车的行驶状态和位置,以此确定是否可以实施变道或转弯行为。然而,目前的后视镜都是采用曲面玻璃制成的,由于后视镜玻璃的曲率限制,当后面来车的位置与前车位置仅仅差半个车身长度时,后车影像正好落入后视镜的视觉盲区,如图1所示,行驶者看不见后车,此时如果变车道或转弯,非常容易发生侧面碰撞事故。
并且,大型车辆由于自身车体相较其他机动车偏大的原因,驾驶员通过直接视野和间接视野不足以对车身周围情况充分了解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近年来在已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由大型车辆视觉盲区造成交通事故所占比重较高。
大型车内轮差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致人死亡概率大。事故调查发现,该类交通事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一是出事的地点相似:往往发生在路口的转弯处,大型车向右转弯,行人或非机动车直行,大货车在转向时将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驾驶人撞倒,经车轮碾压并致其死亡。二是肇事车辆相类似:一般来说是载重15吨及以上的重型自卸货车、公交客车、重型混凝土搅拌车和罐车,轮胎大,驾驶室较高,车身一般是有三轴及以上,当事故发生时,大多数受害者和大型车的碰撞位置主要是在前轮和中轮中间或者在车辆的中轮和后轮中间。三是大型车的驾驶员行为相类似:在绿灯时,驾驶人右转弯或者左转弯时,因盲区存在,驾驶员在后视镜中根本看不到处于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误认为车辆可安全转向,当碰倒行人或非机动车后,无减速制动措施,直接将受害者卷入车轮下并碾压,这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目前,关于改善大型车转弯盲区的辅助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较少,主要是针对大货车盲区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以及相关的改善措施研究,在技术领域主要对警示区域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但这些改善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车辆防撞系统,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一种大型车辆防撞系统,包括探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探测模块和警报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其中,
所述探测模块用于在车辆启动、行驶和转向的过程中探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障碍物的运动速度及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障碍物的运动速度和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生成报警信号;
所述警报模块执行所述报警信号进行报警。
进一步,所述探测模块包括两个第一雷达传感器,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安装在车辆两侧的后视镜下方,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带动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的水平方向上往复转动;
所述第一雷达传感器和第一转向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向装置为舵机。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有转向触发接口和倒车触发接口,所述转向触发接口通过导线与车辆的转向灯并联,所述倒车触发接口通过导线与车辆的倒车灯并联。
进一步,所述警报模块包括闪光灯和蜂鸣器,所述闪光灯和蜂鸣器均安装在车辆驾驶室内;
所述闪光灯包括绿灯、黄灯和红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未经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