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减速箱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误差值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1105.0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胜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G0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谷科均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惠阳街3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减速 轴承 端面 结合 之间 距离 误差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减速箱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误差值的设备,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定位支架,定位支架安装有两个第一测量组件和一个第二测量组件,定位支架具有与减速箱结合面抵触的定位壁,第一检测压头与第二检测压头的端部均呈环状,两个第一测量组件和一个第二测量组件分别与减速箱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上的轴承外圈的端面抵触。本发明能够在减速箱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均处于旋转状态时,对其上的轴承端面到减速箱结合面之间距离的跳动值进行检测,从而使测量值更加接近在减速箱实际的工作状态下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减速箱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误差值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乘用汽车传动的功能系统,其中包括减速箱部分,减速箱的结构包括:与新能源电机轴连接的输入轴、传动的中间轴以及差速器输出轴;其中,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分别有一对轴承,一般情况下输入轴为球轴承、中间轴球轴承或者圆锥滚子轴承都有可能采用,差速器轴锥轴承的比较多,也有很少一些厂家采用球轴承。为避免加工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减速箱轴一般在每组轴端都有一个调整垫片。为选择合适厚度的调整垫片,需要对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的误差值进行检测。
因减速箱运行时其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均处于旋转状态,因此,在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均处于旋转状态下进行测量会降低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能模拟最终的使用状态,现有的测量装置无法进行上述动态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测量减速箱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误差值的设备,在减速箱的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均处于旋转状态时检测其上的轴承端面到减速箱结合面之间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测量减速箱轴承端面与结合面之间距离误差值的设备,包括外接终端和定位支架,定位支架安装有第一测量组件和第二测量组件,定位支架具有与减速箱结合面抵触的定位壁,第一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压头和与第一检测压头抵触的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检测压头和与第二检测压头抵触的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和两个第一位移传感器均与外接终端连接。
第一检测压头与第二检测压头的端部均呈环状,第一测量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测量组件的第一检测压头呈环状的端部用于与减速箱输入轴轴承外圈的端部抵触,另一个第一测量组件的第一检测压头呈环状的端部用于与减速箱输出轴轴承外圈的端部抵触,第二检测压头呈环状的端部用于与减速箱输出轴轴承外圈的端部抵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一端延伸出第一壳体的一端并与第一检测压头连接,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另一端,第一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头与第一滑杆的另一端抵触,第一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安装有第一位移传感器的内壁之间夹持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壳体与定位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一端延伸出第二壳体的一端并与第二检测压头连接,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滑杆抵触;
第二滑杆的侧壁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具有与第二滑杆滑动方向垂直的抵触壁,第二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容纳槽并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位移传感器的检测头与抵触壁抵触,第二壳体与定位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气体检测器、导管和气源,定位壁与结合面贴合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气孔通过导管与气源连通,气体检测器与导管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夹紧杆和调节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胜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胜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1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