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笼圈梁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10905.0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朝阳;吴巧荣;向国正;龙盛根;吴智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阙文锋;黄华莲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圈梁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条例提供了一种套笼圈梁的制作方法,包括:S1:获取方形型材并对所述方形型材进行下料,获取弯管零件;S2:将所述弯管零件放置到中频制弯设备感应加热圈内,且所述弯管零件的一端伸出感应加热圈外;S3:将摇臂调节至所述弯管零件所需的半径位置;S4:将所述摇臂的一端对伸出的所述弯管零件进行预紧固定,控制所述中频制弯设备对所述弯管零件的进料速度以及感应加热的温度,生成制弯的圈梁;S5:对所述圈梁的两端的合拢口进行焊接,生成套笼圈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工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笼圈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司在建的风电单桩附属套笼产品主体结构主要由圈梁和立柱组成,圈梁实则为直径大小不同的方管弯制而成,立柱实则为直径大小不同的圆管。每个套笼主结构有五层圈梁以及圈梁之间的立柱,建造整套套笼首先要制作圈梁,圈梁方管规格一般为400mmX400mm,圈梁直径约7.5m,如此大直径的圈梁无法用普通的卷板机进行卷制,即便可以卷制方管也容易变形。圈梁传统的制作方法为板拼方管,即将圈梁方管拆分为底板、腹板、和顶板组装而成,同时底板和顶板由于整个零件太大,会将底板和顶板均分若干等份下料,因此板拼圈梁制作方法就会有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笼圈梁的制作方法,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板拼圈梁制作方法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条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笼圈梁的制作方法,包括:
S1:获取方形型材并对所述方形型材进行下料,获取弯管零件;
S2:将所述弯管零件放置到感应加热圈内,且所述弯管零件的一端伸出感应加热圈外;
S3:将摇臂调节至所述弯管零件所需的半径位置;
S4:将所述摇臂的一端对伸出的所述弯管零件进行预紧固定,控制所述弯管零件的进料速度以及感应加热的温度,生成制弯的圈梁;
S5:对所述圈梁的两端的合拢口进行焊接,生成套笼圈梁。
进一步地,所述S1具体为:
S11:获取方形型材;
S12:根据套笼圈梁的预置直径,计算出套笼圈梁的预置周长;
S13:根据所述圈梁的预置周长对所述方形型材进行下料,生成弯管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S13具体为:
S131:根据所述套笼圈梁的预置周长以及所述方形型材的尺寸,获取切割损耗以及预留的余量;
S132:根据所述预置周长、所述尺寸、所述切割损耗以及所述预留的余量对所述方形型材进行下料,生成所述弯管零件。
进一步地,所述S4和S5之间还包括:
S41:对所述制弯的圈梁进行较圆,生成较圆后的所述圈梁。
进一步地,所述较圆的过程包括:
获取圈梁的预置椭圆度;
根据所述预置椭圆度以及所述预留余量,生成初较圆的所述圈梁,
对所述初较圆的所述圈梁进行二次较圆,获取较圆后的所述圈梁。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较圆具体为:
获取初较圆的所述圈梁的椭圆尺寸以及预置椭圆尺寸;
将所述初较圆的所述圈梁的尺寸调整到所述预置椭圆尺寸,获取较圆后的所述圈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0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