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自行车行驶路径匹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07164.0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0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邓远冬;刘恒;雷焕宇;丁雪晴;胡克川;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96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行驶 路径 匹配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行驶路径匹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过度依赖GPS、视频监测定位数据、运行时间长、所需存储空间大,易出现跳动的问题。要点:数据采集、清洗与处理,建立路网,将路网中的路段在阅读器安装位置处打断,将双向路段转换成单向路段,关联数据,计算每两个阅读器间直线距离、两阅读器安装位置处断点间最短路径,标定分时段分类别路段平均速度、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获取待匹配行驶路径的两阅读器安装位置处断点间前K条最短路径,计算相应行程时间,与过车数据计算的行程时间对比,将两者差值最小的路径作为行驶路径。本申请提高了电动车行驶轨迹匹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行驶路径匹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电动自行车行驶路径匹配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在短距离范围内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取相应数据。由于RFID技术具有无需在识别设备和识别对象之间建立机械或其他直接接触,可同时识别多个高速运动的目标,抗干扰性强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车辆识别、身份验证以及物流等领域。
不同应用场景的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大体相同,通常包括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电子标签安装在识别对象上,每个电子标签都有唯一的编码,用来唯一标记识别对象。阅读器为识别设备,可通过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进行信息交换,主要布置在路口电子监控杆上。信息交换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为识别对象进入阅读器识别范围内后,电子标签通过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并向阅读器发送存储电子标签信息的射频信号,阅读器接收信号并解码后将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处理。第二种为电子标签间隔广播发送存储电子标签信息的射频信号,阅读器接收信号并解码后将信息发送至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处理。目前电动自行车上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的信息交换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
现有技术披露如下:
1、基于RFID的行驶路径匹配方法目前主要应用在出租车、公交车等机动车方面,对于公交车的行驶路径匹配,通常采用基于车载GPS定位、RFID定位及视频检测器定位等多数据源的公交车辆行驶轨迹跟踪方法,例如专利文献: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公交车辆行驶轨迹跟踪方法(CN108022424B)),具体步骤如下:
(1)设定采样时间间隔,在每一个采样时刻,分别通过当前时刻GPS定位、RFID定位、视频检测器定位点和上一采样时刻融合定位点间的距离,计算上一个采样时刻至当前时刻的行程车速,筛选位置、速度符合条件的相应定位数据样本数;
(2)根据三种数据的行程车速和样本数,加权计算得到融合后行程车速;
(3)将融合后行程车速乘以采样时间间隔得到行驶距离;
(4)根据上一时刻的融合定位数据和行驶距离在行驶方向的点位中寻找最匹配的点位作为当前采样时刻的融合定位数据,返回步骤(1)。
其存在的缺陷为:依赖GPS数据、视频检测器定位数据进行辅助计算,对于无法或难以采集上述数据的应用场景则无法使用该技术进行行驶轨迹匹配。
2、对于出租车的行驶路径匹配,通常采用基于RFID和GPS数据的车辆轨迹识别方法,例如专利文献:一种基于RFID数据的车辆轨迹识别方法(CN107393301A))。具体方案为:
(1)在城市路网的RFID采集点采集车辆的时间信息,直接计算出车辆在起讫点之间行驶的时长;
(2)以历史GPS数据计算分析出车辆在起讫点之间的全部路径下行驶时长;
(3)将历史GPS数据计算出的全部路径下的行驶时长与RFID方式下直接计算出的行驶时长作比较,确定车辆的真实行驶路径。
其存在的缺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深研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7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