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97960.0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侯岷杰;段珍华;赵增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5/00 | 分类号: | E01C5/00;E01C5/08;C04B28/04;C04B1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再生 混凝土 乡村 路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包括有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沿道路纵缝方向的一端设有榫体,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沿道路纵缝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板体沿道路横缝方向设有第二槽体。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所需拼接单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的施工拼装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可以快速铺装,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容易控制施工质量,提升了道路的整体性,使各路面板之间传力合理,合理解决了预制路面板只能沿直线铺设的弊端,更适用于乡村路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废旧混凝土在国内的处理方式依旧是以填埋、堆放为主。拆出大量的废弃烧结粘土砖得不到有效再利用。将废旧混凝土和废弃烧结砖破碎后,充当粗骨料和细骨料,可以制成再生混凝土路面和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既解决废旧混凝土处理问题,又节约天然砂石资源,减少开采。
现代工程中,乡村道路通常采用混凝土与钢筋网片现浇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现浇混凝土路面作业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在铺设完混凝土后,还需要切缝,设置缩缝、胀缝和纵缝,在这个过程中,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会直接导致后期使用中在设缝处首先破坏。因此,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施工任务量,保证施工质量,避免扬尘、噪音和污水等。
相比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最大的特点在于弯道较多,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预制板只能沿直线进行铺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路面板切割或直接现场浇筑弯道,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延长了工期。
现有装配式路面板破坏集中在板与板的交界处,特别是当荷载作用在接缝边缘时,路面板和地基都将产生较大的集中应力。例如:未设置传力杆容易出现错台、断板,而设置传力杆又容易出现传力杆处应力集中,混凝土碎裂进而耐久性降低。此外,填缝料由于预制板缝隙过深,施工不便,在后期容易出现脱落,出现漏水,影响耐久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乡村路面,包括若干个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包括有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沿道路纵缝方向的一端设有榫体,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沿道路纵缝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二板体沿道路横缝方向设有第二槽体;相邻所述拼接单元经榫体与第一槽体拼接;拼接时所述榫体与第一槽体上方设有多个搭板,所述榫体与第一槽体下方设有多个托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中沿道路纵缝方向和道路横缝方向设置交错分布的钢筋。
更优选地,所述沿道路横缝方向设置的钢筋设在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顶面下1/3-1/2厚度处。
更优选地,所述沿道路横缝方向设置的钢筋按公式(1)计算配筋率,
所述公式(1)为:
式中,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
Ls——沿道路纵缝方向的钢筋之间的间距(m),或无拉杆的沿道路横缝方向的钢筋之间的间距,或无拉杆的沿道路横缝方向的钢筋与自由边之间的间距;所述自由边是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的边缘,形成混凝土时的外轮廓;
H——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的厚度(mm);
μ——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
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7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